【资料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李一能)民营企业当下究竟难在哪儿?怎样才能有效破局?昨天上午,统战力量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多位专家学者为此进行了交流讨论。记者采访了民建市委原副主委、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兆安,他表示提振民营企业信心,纾困政策必须精准,以“点穴”的方式直达痛点,要让企业感受到“震撼”。
“疫情之后,虽然宏观经济正在逐步恢复,但从微观经济视角来看,有的企业情况可能比去年更困难。”张兆安告诉记者,作为显性指标之一,去年我国民间投资约增长0.9%,今年尽管有所恢复,但依然没有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是预期转弱,影响到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其次是传统产业投资空间有限,资金找不到好项目;第三是在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部分民营企业难以进入。
此外,实体经济产能过剩这一长期积累的矛盾,其负面影响也正在逐步显现。一边是当下国际市场需求收缩、国内市场需求不振,另一边则是成本刚性上升,但终端产品销售价格却上不去,甚至还要降价销售,最终打破盈亏平衡难以为继。
“当务之急,还是要想办法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张兆安表示,近年来政府制订了许多纾困计划,对民营企业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考虑到今后出台政策的空间可能会进一步变小,那就应当以“点穴”的方式,针对民营企业反应最大最集中的痛点、难点,精准制定政策。“不用很多,一两条就够了,关键是要达到让民营企业感到‘震撼’的级别。”
张兆安建议,在纾困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加强与民营企业的联系,比如定期开展座谈会倾听企业家的建议与想法。此外,要重视突出宣传民营中小企业中创业创新的成功案例,当下树立榜样对于提振信心也是尤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