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消费者在车辆超出保修期之后,通常会选择社会维修体系接受售后服务。不过由于社会维修厂家难以得到主机厂的零部件供应支持,因此配件质量是否可靠常常令车主心存疑虑。 5月中旬,由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和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联合指导,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汽车供应链溯源服务平台”上线发布。这也是我国首个汽车供应链溯源服务平台。如果这一平台能被广泛利用,就相当于给汽车配件办了“身份证”,可以实现配件的“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 据了解,该平台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建设,其架构以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为核心,可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的信息查询和共享,让汽车供应链全要素、各环节信息互通。 笔者了解到,该平台主要以服务汽车维修配件企业为主,未来将在回用件、再制造件、汽车原厂配件等其他各类汽车供应链领域推广应用,为汽车维修配件赋上溯源码,方便企业查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漏洞或错误,倒逼企业提升生产质量,助推汽配企业提质升级,为优质汽配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此外,平台还能提供再制造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再制造企业数字化建设、再制造产品的检测认证与溯源服务,为产品查询、追溯、召回提供数据支撑,以满足IATF16949质量体系及主机厂的追溯要求,并指导企业进行质量改进。 汽车配件可追溯的设想早在几年前就被提出,目前市面上也有企业可以提供相关服务。综合来看,实现汽车配件可追溯有诸多优点。对于消费者来说,在接受汽车售后服务的时候可以更加放心;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可以准确定位产品流向,一旦出现问题,方便及时实施召回,避免问题产品扩散,同时实现责任到人,查找问题根源;对于供应链企业来说,能够查到配件源头和去向,一旦出现问题就能做到权责明确,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对于整个汽车售后行业而言,完善的溯源体系能够起到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作用,有助于扶优治劣,推动公平、良性竞争,改变以往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从国家层面看,对再制造件的溯源,有利于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据悉,目前已经有企业表达了参与这项工作的意愿。不过笔者也注意到,“中国汽车供应链溯源服务平台”的发布只是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汽车后市场(供应链)行业,是非强制性的。企业参与度如何,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和方向。一般来说,大企业和有品牌意识、产品质量有保证的企业参与的意愿会更高,而一味模仿别人或者产品质量不可靠的企业自然不会主动参与。 另外,参与溯源体系将产生一部分成本,比如数字化相关设备、产品的“一件一码”相关费用等。如果做质量方面的背书,还需要支付检测认证的费用,好在很多企业本身就在这方面有相关投入和预算。 笔者认为,要想稳步推进汽车零部件溯源体系的推广应用,就要在平台发布初期对这项工作进行宣传,同时增加参与的前端配套件和后市场配件的企业曝光度,从而提升供应链企业和消费者对溯源配件的信任度和消费需求。在平台应用一段时间后,也可以请相关指导单位组织应用企业交流分享,总结经验、成绩和不足,持续改进。同时,还可以遴选出受益于溯源体系的典型企业,树立行业标杆,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如此,才能形成市场需求推动和企业主动参与双管齐下的作用,帮助溯源体系有效落地,推动汽车供应链产品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