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将这个春日戴在头上,汉服不仅是生活的装扮,更是我们生活姿态的体现。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春天正是出游的好时节,我见汉服多妩媚,汉服见我应如是,一袭深衣,成为了国潮的最新风尚。
汉服中的“汉”其实也有演变史,在《马王堆三号墓遣册》中有关于“汉服”最早的记载:“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这里的“汉服”是指汉朝的服饰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而时代在发展,“汉服”则有了泛指,唐朝的《蛮书》中记载:“初袭汉服,后稍参诸戎风俗,迄今但朝霞缠头,其余无异”,这里的“汉服”则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对衣裳有了系统的规定,甚至孔子对君子的衣裳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当然对于现代的汉服爱好者来说,喜爱汉服大多是恋上华美的服饰开始。“丝衣其紑,载弁俅俅。”是庄严威重之美,“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又是何等飘逸婉约之美。魏晋的素淡自然,唐朝的雍容华贵,宋明的纯朴淡雅,总有一款适合你。由慕故生爱,由爱故生专业。君不见,豫园灯会的汉服少女衣带若仙,洛阳牡丹花会的沉浸式旅游,汉服都是关键词。当春风吹遍华夏,美景如图,鲜花灿灿,更吸引了数不清的或明艳或飒爽的汉服爱好者。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这些美术上的名词,也成为了春天中的一抹亮色。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汉服爱好者喜欢把同道中人称呼为“同袍”。“同袍”是个很有意思的词语,最早出于《诗经》,后面跟着“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也许是寂寞得太久,起初的汉服爱好者属于小众范围,他们会把对汉服的爱好认同为并肩的战斗。曾经,我们要在庆典上才能看到汉服的装束,在电视剧中考证汉服的装扮。即使是现在,身边还会有朋友认为汉服出行是拍古装剧。其实古装并不等于汉服,除了正剧之外,一些古装剧无论哪个朝代都是大袍仙袖,无论魏晋,更莫说唐宋,清朝宫廷戏的服装更不属于汉服了。
不知何时开始,仪式典礼、日常出行,女生的浅绿色长衫,米白色长比甲搭配砖墙红色下裙,男生的盘领袍也不再是个例。年少不识子都之美,当汉服从“小众”到“出圈”,“交领右衽”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方位词“左”和“右”所赋予的深厚文化内涵,绳结系带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中和之美”。
朱影簪花,将这个春日戴在头上,汉服不仅是生活的装扮,更是我们生活姿态的体现。(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