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IATW 2023第五届上海国际汽车创新技术周/2023第九届上海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供应链展览会/2023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汽车内饰与外饰展览会上,来自行业的专家学者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思想、新方向。
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会长周卫东表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布局与发展之后,已经来到了能源、技术、产品革新的重要阶段,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技术也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一直被视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汽车产业的繁荣与否,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而新汽车的转型与革命背后其实就是技术的革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中国全年汽车出口达到了311万辆,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销量上的增长,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汽车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从新能源到智能网联再到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可以说我国汽车产业在这波发展过程中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周卫东说。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也表示,去年,在逆全球化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全球经济下行明显,但我国汽车产业表现良好,销量回升、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出口大增。这说明汽车产业已经从“高速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
如今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技术变革层面是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标志,叠加环境压力下的能源变革,构成了百年变局的核心。就汽车产业而言,技术变革与能源变革在汽车领域实现了完美交叉。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为核心的新汽车产业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载体、平台和牵引力,而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极大的先发优势。
其中在市场层面,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三分之二在中国;在核心产品中,包括电池、电机以及相关专利,我国都占据全球重要份额;在智能网联领域,我国在产品智能化水平、示范应用、品牌总量等等同样具有先发优势。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在新汽车领域我国不但确立了先发优势,而且已经成为全球最活跃的新汽车创新策源地。
上海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梁元聪也说道,三年来,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疫情的冲击、地缘政治的冲突、国际政治经济利益的博弈,使整个世界陷入了扑朔迷离的动荡与不安,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由于能源、气候与环境的压力、创新技术的应用、市场的竞争,使得汽车产业同样进入了剧烈的变革期。
他指出,汽车电动化的趋势,在技术进步和鼓励政策的双轮驱动之下,已经不可逆转,国内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已经接近30%。环境感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加速推动着汽车业的智能化进程,酝酿着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的爆发期的到来。
同时,新入局者带来的新的理念和新的模式,给汽车行业的运行模式和汽车用户的用车习惯,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倒逼着汽车从业者不断地创新。
尽管疫情带来的对供应链的冲击已经平复,但却惊醒了很大一批梦中人。逆全球化浪潮,使得国内汽车行业重新审视我们的供应链安全,以及对关键核心元器件,比如车规级芯片的掌控能力。
“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以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之相关的汽车市场的服务平台将日益繁荣,相关产业的协同合作、产业链的创新融合将成为一种趋势。”梁元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