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文:7月1日起,“TA”将为汽车带来诸多新变化
中国汽车报网| 2023-06-29 17:44:38

7月1日起,又一名新的“小伙伴”——电子后视镜将合法加入汽车零部件“大家庭”。根据主管部门发布的《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GB15084-2022)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今年7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其中增加了摄像机-监视器系统(CMS),即电子后视镜。这意味着汽车即将可以合法配备电子后视镜来代替传统光学后视镜上路了。

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资料图】

与传统光学后视镜相比,电子后视镜有什么优点?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

驾驶车辆者都有类似的经历,即在日常行车中,很多车主通过车辆两侧的后视镜观察车辆周围,但传统后视镜会留下60度左右的死角,这些盲区非常容易成为危险隐患。但随着电子后视镜的上车,这一隐患将被消除。

同时,尽管后视镜是汽车上存在时间最久的零部件之一,就像驾驶人车外的“眼睛”一样,辅助安全驾驶。但是,由于传统后视镜存在视角盲区、视野受限、恶劣天气下视线模糊等问题,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弊端。

根据新国标,所谓电子后视镜,其实是用摄像头与监视器的组合来取代传统的光学外后视镜,显示模式为外部摄像头采集图像,处理后在座舱内的显示屏中显示。与传统后视镜不同的是,电子后视镜的影像是在车内的显示屏显示,驾驶人借助电子成像系统,通过车内屏幕看到电子后视镜的图像。相比之下,传统后视镜存在的视角盲区、视野受限等问题,在电子后视镜的使用中基本不复存在。

“电子后视镜有很多优点。”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曾欣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电子后视镜在外部体积小巧,替代了传统后视镜的两个“大耳朵”,在车辆行驶中减小了阻力,在高速上感觉明显。同时,如果使用电子后视镜系统加上补盲电子后视镜的方式,实现驾驶人在车内就可以全方位看清车辆周边环境,能有效避免车辆盲区,大幅减少事故的发生。此外,在恶劣天气下或者夜晚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电子后视镜可以提高光线较差环境下的能见度,通过自行调节、补光等功能,确保在夜晚条件下,也能清晰地反映车辆周围的情况,为确保安全行驶提供保障。

能否解决全部短板

电子后视镜在欧洲早已合法化,国内之前一直没有获得批准,主要问题聚焦在安全问题如何得到保障上。在此次发布的新国标中,详细规定了电子后视镜系统的技术细则。该项国标的制定参考了欧盟间接视野装置标准,全面与国际接轨。

或许有驾驶员会有疑问,如果电子后视镜系统突然失灵怎么办?新车使用电子后视镜系统会不会增加车辆成本?视频画面有延迟,会不会影响安全驾驶……

对此,曾欣解释,如今随着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车辆的电子零部件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如特斯拉等品牌智能电动汽车,完全是通过摄像头去扫描车辆周边环境,再经过芯片采集处理存储。也有一些车辆使用激光雷达,在车内同样能感知到车身周边环境情况,其所感知的视角远比现有的传统后视镜要大得多,但成本比摄像头更高。

当前阶段,电子后视镜系统替代传统后视镜,是发展的趋势。只要符合新国标,电子后视镜的安全性能基本是有保障的。前期购车成本可能会高一些,但后期普遍使用后,价格就会下来,这与倒车雷达相似。但是,任何电子产品都无法保证百分之百不出问题,只是仍存在一定的概率问题。“一旦电子后视镜出现问题,应当尽快维修恢复。”曾欣提醒车主,目前阶段,电子后视镜新国标的实施和合法上车,并不代表完全取代传统后视镜,在一定阶段内两者仍将并存。

发展趋势将会如何

目前,已知配备电子后视镜的车型售价基本都在30万元以上,因为现阶段电子后视镜的价格仍然较高。

实际上,日本和欧洲早就允许电子外后视镜系统代替玻璃后视镜。欧洲法规方面主要有UN ECE R46-2016《关于间接视野装置及安装间接视野装置车辆认证的统一规定》和ISO 16505-2019《摄像头监视系统的人体工程学和性能方面的要求和试验程序》。

美国则早在2014年就已允许使用电子后视镜,但没有规定完全取代传统玻璃反射镜。其中,美国在商用车方面特别开了绿灯,允许自2019年1月起电子后视镜可以试用5年,取代传统的玻璃反射镜。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正在制定的J3155标准,则允许乘用车也用电子后视镜取代传统的玻璃反射镜。

客观上看,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瞬间被人们接受,电子后视镜也是如此。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6年国外车企就发布了标配电子后视镜的车型,如特斯拉2016年亮相的Model X概念车上就配备了电子后视镜。

“成本较高是电子后视镜推广应用的一大问题。”曾欣表示,一般情况下,电子后视镜的选装价格约为1.6万元左右。此外,目前阶段的电子后视镜在用车当中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剐蹭,维修成本也会比普通的玻璃后视镜要高得多。所以,电子后视镜的普及仍然需要时间。伴随着其上车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相关的材料、电子元器件的成本逐渐下降,或许将来电子后视镜能解决成本较高的问题,以更平民化的价格为广大用户所接受。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