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四周年 | 新气象之二:可回收物中转站内,开出首个碳汇科普馆
新民晚报| 2023-06-29 16:09:24

原本是两网融合中转站,如今“变身”为徐汇区首个碳汇科普体验馆,不仅能了解“双碳”知识,还能在交投可回收物时直观了解自己为减碳所做的贡献……在徐汇区凌云街道老沪闵路,一个崭新的“徐汇区碳汇科普体验馆”已建造完毕,即将与市民见面。

本周,记者提前探营碳汇体验馆,“打卡”一系列好玩的互动装置,也感受到了启用“沪上回收”标识系统的中转站的“高颜值”。


(相关资料图)

骑自行车了解碳减排量

走进馆内,最吸引人的要数两辆自行车,骑行时不仅能欣赏虚拟城市美景,还可以看到里程数、速度及碳减排量。墙上还有一个“圆台面”,点击屏幕即可看到白斩鸡、四喜烤麸等菜肴的二氧化碳当量,还能看到几十种常见食物的碳排放量。

在展示区,“衣食住行”与减碳间的联系更是一目了然。“回收1kg废旧织物可减少0.98kg碳排放”“平均每次在线会议可减少27.932kg碳排放”“少用一个一次性纸杯可减少20g碳排放”“生产1kg塑料袋产生8.21kg碳排放”……数据直观地让参观者了解到,自己能为减碳做些什么。

“碳汇沙龙”更是馆内亮点。这里将成为居民的“第二客厅”,大家可以在这里阅读、做手工、聚会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沙龙内的装饰品很多都是用可回收物制成的——旧书本钉成的凳子,废布拼成的装饰画,旧报纸制作的台下装饰,“变废为宝”的艺术品希望激发起参观者的巧思。

交投可回收物获碳值积分

更有趣的是“自助交投区”,这里可以回收“玻璃、金属、塑料、纸类、纺织物、家电”六大类物品,每一类还细分为多个小类,回收价格各不相同。

点击屏幕上的可回收物类别,将要交投的物品放在自助称重台上,就能称出物品重量。将物品投放至对应投口,就完成了一次投递,金额即时到账,还能获得碳值和积分,了解自己为减碳所做的贡献。获得的碳值,则可在“碳汇沙龙”借阅书籍、兑换咖啡,也能兑换环保再生产品、环保工艺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方巧妙地将两网融合中转站与科普馆相结合,可回收物交投箱的另一面,就是改造一新的中转站。工作人员可以在墙另一边,方便地将每个投口的可回收物收集起来,在中转站进行压缩、捆扎,再分门别类送到下游处置企业。

设全新标识颜值更高

据悉,这个中转站承载着凌云街道所有小区可回收物中转暂存的任务,每天交投的可回收物都能将场地堆满。“一方面,我们通过‘旧物再生’小程序,接收居民的预约投递。另一方面,我们也有车辆定时定点去小区内回收。我们负责收运徐汇区南部的8个街道可回收物,共有4辆驳运车和10辆货车穿梭在街区内。”该站点负责人、上海际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徐明宽介绍。

新改造后的中转站,在“颜值”上也更高了。今年,上海将“沪尚回收”标识更新和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建设工作纳入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项目,并发布了《可回收物体系标准化改造提升细则》。记者看到,这家中转站已新装上绿色的“沪尚回收”店招和侧招,浅绿色的门头和墙面清新干净。

徐明宽告诉记者,垃圾分类实施4年来,居民投递可回收物的热情日益增高,日均可回收物回收量比刚开始时已经翻了一倍。此外,市民对于垃圾分类科普及体验的需求也更高了,“就在今天上午,还有位路过的家长进来参观,加了我微信,打算在暑假里组织班上孩子们来参观体验。今后,科普馆将免费向市民开放,并不定期举行垃圾分类相关的活动。”他表示。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