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消费金融行业严监管仍在持续中。9月20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累计7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被监管开出罚单,累计罚没金额达742.6万元,不管是被罚数量还是处罚金额,均已超往年全年。从被罚机构违规红线来看,贷后管理不到位成为痼疾,甚至有机构放出的个人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和证券市场……
罚单空前
又一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被罚,这一次处罚事由仍剑指贷后。
9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重庆银保监局网站最新罚单显示,因贷后管理不到位,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小米消费金融被处以50万元罚款,同时相关责任人艾浩被处以警告。
这也是小米消费金融开业来收到的首张罚单。该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是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由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的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于2020年5月29日获开业批复,也是全国第26家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主要从事发放个人消费贷款业务。
最新业绩表现上,截至2022年6月末,小米消费金融总资产96.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3%;不过,录得净亏损0.93亿元,同比下滑43%。
对于此次被罚问题及整改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向小米消费金融采访,后者回应称,小米消金高度重视监管意见,坚决落实监管的意见与要求。
另对后续合规建设,小米消费金融表示,下一步,公司将深入开展内部反思与优化提升,进一步加强贷款资金用途审查,持续优化完善管理制度,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同时,公司将积极承担自身责任,秉承“好金融·好生活”的企业愿景,继续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优质的消费金融服务。
然而,小米消费金融被罚只是消金行业严监管中的一个缩影。另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年内共计有7家消金公司被罚,合计处罚额达742.6万元,不管是被罚机构数量还是处罚金额总额,均超过往年全年。
对此,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评价,行政处罚是央行和银保监会针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手段。从2022年至今的处罚情况看,针对消费金融公司的处罚数量增加,显示出在消费金融业务竞争加大背景下,暴露出更多的机构违规行为。
贷后痼疾
梳理消金机构罚单事由来看,贷后问题是机构违规的重灾区。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从今年来看,7张罚单中,超过3家涉及到贷后管理问题。除了此次被罚的小米消费金融外,此前陕西长银消费金融就被披露个人消费贷资金被挪用,另外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也被指个人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
拉长时间线至2020年、2021年的罚单中,更是几乎所有被罚机构都涉及到贷后违规,其中既包括存在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也有被指贷款管理不尽职导致部分贷款资金被挪用,还有的则是贷后管理不到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
“可以看出,行业个人消费贷款被挪用现象比较频繁,导致2021年以来,各地监管部门针对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用途监管持续升级。”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消费信贷本身的定位应该是用于真实场景消费,但如果流入房地产和证券等市场,容易增加市场泡沫和杠杆率,损害的是整体市场的平稳发展。一旦出现问题,包括贷款人和机构在内都会受到不可挽回的损失。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同样表示,持牌消金频繁因贷后问题被罚,主要是因为部分机构在信贷审核流程中对于贷后管理难以确立可执行的标准尺度,导致风险漏洞频出,此外有一些机构风控水平不到位,内控管理较松懈,给了贷款资金以挪用的“机会”,以至于出现了资金套现、违规挪用甚至流向房市、股市等乱象,如果机构不持续加强风控,还有可能遭遇恶意骗贷等严重情形,给机构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也有一些C端方面的原因。苏筱芮补充道,部分金融消费者在申请环节存在金融知识欠缺或是抱有侥幸心理,忽视了真实贷款用途的使用规则,未能充分认识到挪用消费贷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最终出现违规行为。
多层查漏
“近两年以来消费金融罚单暴露出的问题,也为行业的业务合规提供了警示参考。”一消费金融从业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
消金机构的合规建设中,贷后追踪核实就是一大难点。王蓬博直言到,因为申请的客户比较多,规模又参差不齐,所以如果依靠人为审核很难每单都核实,而且流程相对复杂,也不利于事后追溯。另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贷款,也有相应的洗白途径。因此机构消费贷后资金管理一直是难点。
一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同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至今,有一个从粗放经营到管理越来越精细化的过程,包括监管政策也在随着这个行业的成熟度不断发展变化。“诸如36%和24%的利率变化,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从现在的要求倒推原来的发展模式,也会衍生一些合规性的问题。”他进一步指出,贷后的难点在于如何精细化管理,资金用途如何加强监测追踪,所以行业也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应用,用科技的力量助力贷后管理,另外在模式和流程上也会注重高度的合规性。
可以看出,合规已是消金第一要务。回顾罚单变化,随着互联网贷款、征信等相关监管办法的落地执行,针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也将更加常态化。于百程指出,消费金融行业处于不断规范、利率下降、持续数字化以及竞争者增多的格局中,叠加疫情等因素的扰动,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后续也将更加体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而合规经营,也是当下消费金融公司竞争力的体现。
针对消金机构贷后合规建设,苏筱芮则建议,科技层面,消费金融机构应当从顶层制度进行完善,用好金融科技手段,强化客户的身份识别及具体的授信管理流程,厘清各部门职责分工,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相关负责人;内控层面,机构需要加强内控管理,针对薄弱环节及早查漏补缺,针对故意诱导不当贷款的“内鬼”早发现、早处置;金融消费者教育层面,应当在贷前强调贷款的资金用途并提醒挪用贷款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防范金融消费者存在的侥幸心理。(记者 刘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