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鑫华
90%以上的成年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但失眠不等于失眠症。失眠症又叫失眠障碍,指对睡眠数量或质量不满意,表现为难以入睡、难以维持睡眠、早醒;每周至少3晚出现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伴有主观痛苦或影响社会功能。失眠症的发生往往和各种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应对失眠症,离不开正确的处理方法、科学的用药方法。
(资料图)
处理方法要正确
尽量避免饮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品,避免太咸或蒜味重的食物,晚餐不宜进食过饱。有研究发现,早起的人吃水果和蔬菜要多得多,主要是喝水,不吃复杂的碳水化合物;而“夜猫子”则多为高脂肪饮食,吃大量的肉类、较少的水果,并饮用大量含糖饮料。因此,应调整饮食习惯,改变“猫头鹰”的睡眠模式,改善生活质量。晚饭后,避免大量饮水,在睡前3小时内尽量避免进食。
至少睡前2小时不从事可能会引起机体过度兴奋和刺激的活动或体育锻炼。不在床上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玩iPad等,电子产品会发出蓝光,抑制睡眠激素褪黑素的产生。有研究发现,视神经细胞只要受到8分钟蓝光的刺激,就会让身体持续兴奋超过1小时。
床垫宜相对坚实,不要过度松软塌陷。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一个舒适的枕头,枕高约10厘米为宜。卧室温度保持在15.6℃-20℃。
白天尽量不睡觉,如老年人或有长期午睡习惯的,可以午睡20-30分钟。午睡的最佳时间段是下午1:00-3:00。吃完午饭马上午睡不可取,餐后20分钟左右再午睡。
适当的体育锻炼。运动时间以白天为宜。运动量因人而异,一般应在30分钟以上。最好每天坚持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快走、慢跑。
睡眠限制 这是一种旨在限制在床上的时间(即睡眠窗口),使之尽可能接近实际睡眠时间的方法,能增强体内稳态睡眠的驱力。通过调整,在几天或几周的时间内逐渐增加该睡眠窗口,直到达到最佳睡眠时间为止。换句话说,保持较高的睡眠效率,即总睡眠时间/卧床时间,应在90%以上。
刺激控制 旨在加强床和卧室、睡眠之间的联系并重新建立固定的睡眠-觉醒时间表:仅在有睡意时上床,若20分钟不能入睡,即需起床,去客厅或书房,在昏暗的灯光下看较为乏味或不太有情感起伏的书;有较为规律的上床和起床时间。
放松训练 如进行性肌肉放松等,旨在减少自动唤起肌肉紧张和干扰睡眠的侵入性思想。大多数放松训练最初需要一些专业指导,并需要数周的日常练习。
认知治疗 主要是减少对睡眠的过度担忧,使失眠与其导致后果的错误观念得以重构。这需要训练有素的临床医生加以指导。
常见的认知误区
误区1:“我一直担心慢性失眠会对我的身体造成严重后果。”
真相:过度担心失眠可以引起比睡眠丧失对身体更大的危害。
误区2:“我每天晚上必须睡够8小时。”
真相: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并不一样,就像饭量,没有每个人都要遵守的“金标准”。不要过于纠结睡眠的时长,否则会增加焦虑,使失眠持续存在;睡得太多也是浪费时间,有些效率高的人实际是“睡眠短者”。
误区3:“我已失去对睡眠的控制。”
真相:越是想控制睡眠,越是难以控制。如果不想去控制睡眠,抱着“睡得着最好,睡不着拉倒”的态度,入睡会更容易。
指导患者在床上努力保持清醒状态,而不是去努力入睡;这样可以让患者更放松,无必须入睡的压力,这反而使患者快速入睡。
服用药物有讲究
如果以上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就需要药物治疗。给药原则:按需、间断、足量。每周服药3-5天,而不是连续每晚用药。需长期治疗的患者宜按需服药,即预期入睡困难时,宜上床前5-10分钟服用;上床30分钟后仍不能入睡时服用;早醒且无法再次入睡时服用(仅适合使用短半衰期的药物);当第二天有重要工作或事情时,可以睡前服用。需要注意的是,服用抗抑郁药,不能采用间歇疗程的方法。
(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