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调三次后突上调!航空公司将迎来怎样的巨变?
证券之星| 2023-08-02 18:08:04

近日,同程旅行接多家航空公司消息,自2023年8月5日(出票日期)起,上调国内机票燃油附加费价格,其中800公里(含)以下航线每位成人旅客燃油附加费30元,800公里以上航段,每位旅客收取60元。

图表1.2023年机票燃油附加费变化

数据来源:去哪儿


【资料图】

这是今年机票燃油费价格的第4次调整,此前三次均为下调,而这次是今年机票燃油费首次上调,较6月分别调涨了10元和30元。那连续三次下调之后为何会突然上调?会对航空公司有何影响?

国际油价上涨是主因

此次燃油附加费的上调,与国际航油价格的回升有关。

所谓燃油附加费,是航空公司收取的反映燃料价格变化的附加费。目前国内航线的燃油附加费征收,采取的是与航空煤油价格联动机制,允许航空公司在不超过按公式计算的最高标准范围内,自主确定具体标准。

按照通常的规律,燃油附加费征收标准变化与国内航空燃油价格变化趋势密切相关。

2021年末开始,随着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并且维持高位震荡走势,航空公司采购航煤的成本随之上升,并且转嫁到航空燃油附加费的价格也跟随上涨。到2022年的尾声又徒然下挫至70美元/桶附近,也让国内航线的燃油附加费下调。今年上半年,燃油附加费共三次下调。

目前在供给端,欧佩克+主要产油国沙特和俄罗斯的供应减少,大幅改善了油价的前景。据美国石油学会(API)公布的报告称,预计截至7月28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环比下降1540万桶,远超市场预期的90万桶降幅。

同时在欧佩克+减产之际,原油需求正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7月份的前半个月,布油和美油重新逼近80美元/桶和75美元/桶关口。7月27日,美油更是一度升破80美元/桶的整数关口,这也是美油自今年4月20日以来首次站上80美元/桶。

行情数据显示,美国WTI原油期货在今年7月累计上涨了逾15%,布伦特原油在当月的涨幅也达到了约13%,两者均创下了2022年1月以来最大的单月涨幅。这也导致航空公司燃油费用的增加,从而促使航空公司调整燃油费率。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原油价格每分每秒都在变,但国内出厂价最小调整间隔为 1 个月,因此航煤、成品油的价格有严重滞后性,不会迅速跟随。

航司或再遭梦魇

众所周知,航油、人工、折旧和起降费用是航司最主要成本项目,合计占比8-9成,其中人工和折旧费用相对刚性,起降费用取决于航班量和机场收费水平,上述成本可预测性强;而航油成本主要取决于航班量和油价水平,可油价水平具极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航空公司而言,征收燃油附加费这一政策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当燃油价格上涨时,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包括飞机的燃料消耗、维护成本以及员工薪资等方面。通过征收燃油附加费,航空公司可以将其部分成本转嫁到旅客身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身负担。

然而,另一方面,提高燃油附加费也意味着旅客的出行成本将随之上升。对于商务旅客和中高端消费群体来说,乘坐飞机是刚需,燃油附加费上涨对于他们来说应该影响不大。但对于那些对旅行预算较为敏感的旅客来说,这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出行负担,可能导致部分旅客选择其他交通方式或者减少出行次数。

每年七八月的暑运都是航空公司除春运外的赚钱旺季。民航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暑运前三周(7月1日到23日),民航全行业日均保障航班17190班,运输旅客208.3万人次,分别为2019年同期的100.64%和109.16%。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正值暑运旺季,航空公司选择上调燃油附加费也是应对高油价的无奈之举。

总之,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征收燃油附加费既有利于缓解燃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也可能对旅客出行成本和航空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机构:航空依旧具备启动大周期的条件

此外,对于刚刚复苏的航空市场来说,燃油附加费的上调也可能对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回顾历史,每当原油价格飙升之际,航空公司的业绩均比较糟糕。在2011年-2014年期间,油价以90-100美元为中轴构筑了一个上升三角形整理格局。而东航201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近30%,2013年继续同比下降25%;国航2012年净利润则同样下降34%,2013年继续同比下降32%。

不过,从今年以来的燃油附加费整体走势来看,尽管本次燃油附加费上涨,较上月涨了10/30元,但与年初的60/120元相比,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多家券商近期研报也对航空股未来表现有信心。浙商证券测算,二季度中国三大航司业绩将大幅好转;三季度是航空业传统旺季——航班量、旅客量、票价联袂上升,有望推动上市航司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对于航空股未来表现,华西证券也有较强信心,认为从1-2年角度,即使消费倾向对航空出行等可选消费的贡献为中性,航空依旧具备启动大周期的条件。

未来3-5年航空是由β主导的投资机会,客观来说,尤其三大航之间择股重要性并不强,更重要的是当期市值、远期预期市值、以及兑现概率这三者之间的匹配程度。短期而言,各家恢复率差异可能造成短期股价回报的差异。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