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隧桥如何平安度过单日车流“天花板”?来看这位生态岛上交通指挥者的故事
新民晚报| 2023-06-20 11:51:54

初夏,从空中俯瞰崇明,一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里是正在建设中的世界级生态岛,闻名长三角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之一,也是上海市民的周末“后花园”。

大流量带来大车流。每逢节假日,进出崇明岛的车流连绵十几公里,“五一”“十一”拥堵的长江隧桥都会被市民“周期性吐槽”。崇明也成为上海在交通管理方面面临挑战较多、情况较复杂的区。


(资料图片)

近日,公安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全国公安机关191个成绩突出集体和596名成绩突出个人予以通报表扬。上海市公安局崇明分局交警支队支队长姜大为入选“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这个生态岛上的交通指挥者,究竟干出了什么样的业绩?

前些天,一面鲜红的锦旗送到上海市公安局崇明分局交警支队。“人民警察为人民,危急时刻伸援手!”张先生和妻子施女士紧紧握着支队长姜大为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那是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5月2日,上海长江隧桥如期迎来返程大客流。崇明交警全员上岗排堵。当时,姜大为正在长江隧桥管控中心指挥。突然一个求助电话打了进来:一名怀胎7个月的孕妇突发出血,危急万分,需前往市区产科医院救治,但G40长江隧桥正处于车流高峰……

姜大为立刻呼叫巡逻警车火速接应运送孕妇的车辆,同时指挥陈海公路收费口的交警,迅速疏通出一条空车道,直通G40主线。精准配合下,巡逻警车仅用27分钟就将急救车辆护送出了高东收费口。孕妇施女士因送医及时,并无大碍。

“拥堵不退,警力不散;有险必救,有难必帮”。姜大为对同事们说,和其他警种不同,交警工作看上去平凡普通,但却每天和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打交道,要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不放过任何一个释放善意的机会。

从警27年,从警校刚毕业时初出茅庐的青涩小伙,到肩扛责任独当一面的交警支队长,姜大为在交通警察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近年来,崇明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率持续下降,当地交通管理长久以来面临的N个难题逐渐疏解,人民群众对交警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崇明面向都市人群的休闲旅游产业发达,但作为上海远郊,崇明又存在着设施简陋的村级道路,一方面是大量不熟悉本地路况的自驾车间歇性涌入,另一方面又是基础薄弱的村级道路遍布全岛,安全隐患可想而知。

从一线来的问题,还是要扎根到一线去解决。27年交通警察的工作经历中,姜大为养成了天天到道路上去的习惯。拿他的话说,即便当了交警支队支队长,也不喜欢听汇报,不喜欢只待在道路监控室里看屏幕;“必须要到现场看,到了现场,心里才有底”。

没有一滴汗是白流的,没有一段路是白走的。今年“五一”小长假,来往于G40上海长江隧桥的单日单向车辆达到了历史上的“天花板”——8万4千辆。结合多年下沉一线的经验,姜大为坚持崇明交警再次执行“分段限流”措施,确保了长江隧桥内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

这两年来,本地村民还发现,在许多村级道路的交汇点,出现了农村道路安全警示器。当车辆经过路口时,驾驶员可以通过警示设备判断有无人员经过。该举措降低了村级道路的安全隐患,使得发生在崇明村级道路上的重大恶性交通事故率大幅降低。这个成本投入不高却收效显著的创新,正是姜大为带领交警支队警员长期扎根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的结果。

日常执法工作中,姜大为向民警们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态度理性平和,二是不放过任何一个释放善意的机会。

崇明岛的老人小孩多。一些老人经常把电瓶车钥匙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骑车上下学。很多中小学生还没有到可以骑电瓶车的法定年龄。校门口又是群众和来往车辆相对集中的地方,如何执法?成为摆在崇明交警支队面前的难题。

“显然,扣下中小学生的电瓶车并罚款,是不妥当的。”姜大为说。但是,如果对这样的现象视而不见,孩子们就会相互攀比模仿,骑着家里电瓶车出门的中小学生会越来越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处理好这个难题,崇明交警和岛上的中小学展开交通安全合作。在校门口附近截获骑电瓶车的中小学生后,不采取罚款措施,而是将车辆和学生交给学校老师进行教育。这一做法,既解决了校园附近的道路安全隐患,也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支持。

崇明日益突出的老年代步车,同样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年轻交警存在不敢执法,不善于执法的问题。面对高龄老人,如果对方情绪激动,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怎么办?万一出事,谁来负责?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但姜大为认为,视而不见,有意逃避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他提出,引导全社会支持配合交警工作:崇明交警部门和各个村、镇建立日常联络机制,在查获老年代步车后,通知所属村镇进行配合说服工作;同时,交警在现场联系老人子女,告知情况,争取执法行动得到家庭支持。最后,交警还用警车送老人安全回家,把老人交给亲属或者村委会。

“没想到,这样做的效果出奇的好,许多子女都支持交警工作,主动要求现场查扣老年代步车。”姜大为说,到目前为止,崇明没有发生一起因为查扣老年代步车引发的社会矛盾,大家对交警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理解。

这两年,崇明本地居民在道路安全方面最直观的感受是:发生在身边的重特大交通事故明显减少,老人孩子的出行安全得到了保障,主干道和村级道路上的一系列管理创新让转弯车速慢了下来,行人安全显著提升。27年的坚守初心,默默奉献,铸就了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忠诚盾牌。

新民晚报记者 潘高峰 通讯员 花云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