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人民爱学,无不乐承,先觉觉后,责无旁贷,以若所得,教若国人,幸勿自秘其光……”思颜堂前,“孙中山”论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六三楼”前,大学生群情激愤,“五卅惨案”发生后,学生们大声表明爱国立场;交谊楼旁,“陈毅”定下第三野战军“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这是苏州河畔华政园里曾经真实发生过的红色传奇故事,而现在,由华东政法大学的师生在历史建筑前鲜活演绎和讲述。
今天,“苏河明珠”沉浸式实景思政课再度开讲,主讲者是华政辅导员和学生,一幕幕时空交错、震撼人心的场景接连呈现,一段段红色党史校史故事在实境课堂里激荡人心。
本学期,华政学生工作部(处)利用校园历史建筑资源,挖掘校史内涵,通过整体设计和统筹协调,孵化出了一门“沉浸式”“互动式”“情景式”新型思政课。在这堂课里,师生都是党史校史的挖掘者和讲述者,各场景“导演组”多次集体讨论、十余次修改剧本,师生演员无数次排练、试讲,打磨出一场精彩的演绎,也通过深度参与和角色体验,重温一个个重要历史瞬间,感受校园精神共鸣。
“苏河明珠”沉浸式实景思政课共五幕,包括孙中山先生演讲(40号楼)、“六三”爱国壮举(六三楼)、解放上海第一宿营地(交谊楼)、华政1979年复校招生(韬奋楼)和“帐篷精神”故事(四号楼大草坪)。有意思的是,这堂思政课也为开放的华政园增添了一条精彩的“校园可阅读”互动线路。参演人员饱含赤诚之心投入到角色之中,感染着在场观众的情绪,全程高潮迭起,掌声阵阵。
这堂课边演边打磨,希望培养一支优秀队伍、打造一套工作机制、孵化一堂示范“金课”、辐射一批中小学校,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探寻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密码”。目前已开讲多场,参演师生百余人,观众从小学生到大学生,有师生也有市民,课堂逐步向市民和各级党组织支部活动开放。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