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宋宁华)未经同意,在网店里设置“华为”搜索关键词等算侵权吗?在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4月25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和《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2年)》,并公布2022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以下简称“十大案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典型案件(以下简称“加强保护案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实施更大力度的惩罚性赔偿
根据白皮书显示,2022年,上海法院切实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在民事审判方面,实施更大力度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严厉打击情节特别严重的故意侵权行为。全年审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中,请求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案件22件,审结15件。
如当天发布的“加强保护案例”中,有一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暨奢服饰(上海)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案。经消费者投诉,原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公司”)发现被告暨奢服饰(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暨奢公司)”在天猫网络平台上开设店铺销售的智能手表产品标题中,通过设置关键词“华为”,意在让消费者搜索“华为”时能够展现出其销售的商品,造成消费者的混淆、误认。华为公司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暨奢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费用200万元。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将“华为适用”“华为正品”“华为手机适用”“华为正品手机适用”等文字作为自身产品网络销售链接标题的首部使用,并在标题的显著位置予以凸显,其自身产品品牌却不予显示,标题中伴有“正品”词汇,容易导致网络用户产生混淆。为此法院判决:被告停止侵害原告“华为”商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并赔偿原告华为公司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费用200万元。
同时,上海法院加大刑事司法保护力度,审结制售假冒“阿玛尼”“茅台”“美心”等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等一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
此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也取得新突破。如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专利确权”+“专利诉讼”联合审理,推动构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普陀区人民法院向市公安局移送杨某某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犯罪线索,成为全市适用知产刑事犯罪线索移送机制的首次实践。
妥善审理涉关键核心技术案件
发布会上,还通报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2022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黎淑兰介绍,在该院受理的一审案件中,专利、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等技术类案件共4288件,占比98.84%。其中不乏涉芯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案件。
为此,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依法审理涉关键核心技术知产案件,有效激励高水平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技术专家在查明技术事实中的辅助作用,为准确高效查明技术争议事实奠定了基础;依法支持证据保全申请,为制止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商业秘密外泄和后续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数字技术创新日益活跃,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这对数据权益的司法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调研,上海法院提出了兼顾安全优先和促进使用、兼顾公益保护和私益保护、兼顾综合保护和特别保护、兼顾充分保护和必要保护的四个“兼顾”司法保护理念与原则。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3年,上海法院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通过制定网络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审判指引,引领互联网产业创新,推动数字产业知识产权合理流动、有效保护、充分利用。
同时,法院将加强涉网络平台知识产权审判,引导平台治理自我完善,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法律适用解答,制定符合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的损害赔偿规则,为平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
审判质效稳步提升
白皮书显示,2022年上海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2150件,审结42763件,同比分别下降20.89%和12.91%。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平台,发挥全流程网上办案优势,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6.34%,审限内结案率为99.22%,审判质效稳步提升。
同时,上海法院审理的新类型案件和有社会影响力的案件不断增多,精品案例成果丰硕。其中入选“2022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1件,入选“2022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3件,入选全国法院反不正当竞争十大典型案例1件。2篇知识产权裁判文书入选第五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1篇裁判文书荣获全国法院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案件优秀裁判文书一等奖。2022年6月,上海高院发布管辖新规,将上海法院普通知识产权案件由集中管辖调整为属地管辖。
上海高院副院长王光贤介绍,下一步,上海高院将持续发力,支持和推动各法院打造各具特色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品牌;引领上海三级法院找准国家战略在本区域的聚焦点和辐射范围,规划重点工作,整合各方资源,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