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空白的地方越多,越能产生智慧。
2007年,作曲家何训田在印度的恒河沿岸旅行。一天清晨,瓦拉纳西的天空特别怪异。突然间,暴雨倾盆而下,那些睡在恒河边的人手提锅碗、披着衣物四处逃窜,一片兵荒马乱景象。
何训田回到饭店,大雨正好停了。酒店内的客人们在悠闲地吃早餐,许多人刚刚起床。那一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大暴雨,对于这些人来说仿佛不存在。
这件事给了何训田重要的启发。他意识到一种“空隙”的存在。对一部分人来说,如同战争一般的经历,另一部分人却毫无感觉,哪怕他们近在咫尺。他经常想起这件事,并且思考,是不是有一些声音,我们的耳朵听不到?比如有些声音人类感知不到,但有的昆虫可以听到?人类的耳朵无法感知,并不代表某些东西不存在,只是我们无法接收到而已。
正如我在书中曾写到的:“有些美好,我们并不知道;它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并不知道。”因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需要机缘。
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曾说,人类能看到或感受到的能量存在形式,仅占整个宇宙的4%。也就是说,宇宙空间中还有96%的能量存在形式,人类在当前的条件下无法感知。
人类运用嗅觉、听觉、视觉、触觉、味觉来感受世界。但是,感官有局限性,听觉只能感受到某一个频段,视觉只能感受到某一个光段,味觉、嗅觉和触觉的灵敏度也有限。海豚能听到的声音,人类听不到;狗能嗅到的气息,人类嗅不到;蜜蜂能感知到的紫外线,人类无法感知。
所以,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永远只是这个世界极小的一部分。我们以为自己很了解这个世界了,但是可能离真实客观的世界距离仍极其遥远。我们所知的部分,也许只是这个世界的万分之一的万分之一。每当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增加一分时,未知的部分将同步扩大一百倍。正如海面上的冰山,藏在水面之下的部分永远会比你所知的要大得多。
认知的疆域越大,维度越多,我们越能明白自己所知的有限。这就如同在一张巨大的白纸上画圆,当你把圆画得越大,圆圈之内的已知部分越大,圆圈周边所能接触到的未知部分同样也变得越大。当然,也不用悲观,所有人都在一条求索的漫漫长路上。保持初学者的心态,时时清空自己,保持空无的状态,保持天真之心,才能装入更多的新鲜事物。只有这样,才能打开智慧之门。
智慧,并非只在已知的疆域生长。空白的地方越多,越能产生智慧。(图、文 / 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