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精神活动的,人也是社会一员,精神活动有了偏差、社会生活有了变故,都会影响到人的健康。精神活动反映在心理上,而心理活动又会体现在身体上。失恋了,精神受到打击,情绪一定低落,有谁还能食欲大开?社会生活的变故也会影响精神活动、影响身体健康。公司倒闭了,怎能不为前途担忧,有谁还能安然入睡?
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生产方式转型、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观念转变,可以说我们的社会在大变革之中。当然是越变越好,但是在某一段时间里、在某一地区内、在某一件事情上、某一位或某一些人身上或许就难尽善尽美了。
这两年来新冠病毒感染在全球大流行,我国政府以人民为重、以人民的生命为重,举国一致努力抗疫,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不过就像对传染病有人有免疫力、有人缺乏免疫力一样,对于这场抗疫斗争中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人顺应潮流、积极应对。有人则焦虑烦躁,惶惶不可终日,甚致引发精神、心理疾病。
在这类心因性疾病中抑郁最为多见,甚至被形容为“心理疾病中的感冒”,不过对此却不能掉以轻心。此病不同于一般的“情绪不好”,情绪不好通常事过境迁即可自行调整,而抑郁的特征常表现为与其处境并不相称的心境之低落,而且往往不能自拔,其外在表现可为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疲乏无力等等,但实质问题却是对世事极度不感兴趣、自我评价低下、自怨自责、甚至时有轻生之念,是必需得到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才能解决的。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在世那里能件件事都能如意?即使是古代田园牧歌式的农耕社会中也会有“田中禾苗半枯焦”、“卷我屋上三重茅”之类的事情发生,遑论如今社会高速发展、变革的时代。
就如同对于传染病的免疫力一样,抑郁之类心因性疾病的发生除社会生活的变故外,也有对这些变故“易感”的心理史佳林上的缺陷。就如同讲卫生可以增强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一样,人们也应该重视精神的卫生,以预防此类精神心理疾病。大致上精神卫生包括:心理健康、情绪健康、道德健康诸方面。心理健康是精神健康的主体,人们应该努力培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摆正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有了健康的心理状态,理解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遇事“一分为二”、待人“责人宽、责己严”,情绪自然健康。处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心胸荡荡,便是道德健康的表现。
具体说来,遇到社会生活的变故,应该正确地去理解,比如此次新冠病毒感染的流行,是世界性的灾害,试看全球有哪国政府能像我国这样釆取以人民为重、以生命为重的抗疫方针,并在抗疫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民生的政策,对个人而言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有困难、有挫折,一分为二地看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换一个角度思考,便能心理平衡,再加积极进取,常能柳暗花明。换一个角度思考,不是阿Q精神,而正是心理强势的表现。当然要能做到这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人们持之以恒地学习、认认真真地思考、切切实实地去实践。
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基础。(杨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