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帮侬忙丨求助咨询4667件!全网关注度破3亿!战疫·帮侬忙,一定帮上忙!
新民晚报| 2022-04-03 15:02:03

3月25日晚10时起,新民晚报在新民App、“新民帮侬忙”今日头条号、“新民帮侬忙”微信公众号等开通互助服务类融媒体平台——“战疫·帮侬忙”。截至4月2日晚10时,平台已开通一周。在7×24小时的与民分忧、为民解难中,已收到市民求助、咨询等诉求4667件。78位封控孕妇待产、5岁恶性肿瘤男孩化疗、危重急救病人血透、癌症老人跨江取药……这许多疫情下的“急难愁盼”在本报记者推进下,已得到解决。

目前,平台在今日头条号、微信公众号上的总曝光量达5413.48万。3月31日下午2时,“战疫·帮侬忙”在抖音上开设“上海疫情互助”入口,在线收看量达2.5亿。多个平台数据相加,“战疫·帮侬忙”全网关注度已破3亿。

那么,“战疫·帮侬忙”到底帮了些什么忙?到底能帮什么忙?今天,我们撷取部分“微帮忙”案例,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言两语,但却有满满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担当和责任。“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这些天,我们听到的多是这样的话语。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有了每个人的信心加持——帮侬忙,阿拉一定帮上忙!

血透急救:

1、浦东新区高行镇街道华高苑李老伯求助,自3月27日起已多日没有血透治疗,以致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夜不能寐。之前,他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江苏路分部)一周三次做血透,小区自3月16日封控之后辗转被安排过公利医院、浦东医院等,但医院预约、闭环转运都成了问题。记者了解情况后,帮助李老伯预约了原华山医院(江苏路分部)定点医院,并告知向街镇求助安排转运。当天下午5时30分许,高行镇派出所陈警官驾驶110警车送接李老伯。

本报记者 王军

2、浦东新区航头路1137弄池鑫苑的李女士求助,儿子尿毒症每周要做三次透析,但原先定点的闵行区医院已被封控,浦东仁济医院又预约已满,120救护车还需排队等待。本报马上联系李女士了解情况,目前在居委会的帮助下,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本报实习生 姚储杰

3、浦东新区周浦镇年家浜东路129弄印象春城的游先生求助,自己每周要做血透治疗,还有肾衰竭、心脏衰竭等疾病。原定血透时间已经被推迟四天了,但仍在排队等待。本报立刻联系到游先生了解情况。之后在居委会帮助下,他的血透治疗终于被安排上了。

本报实习生 姚储杰

4、浦东新区川沙镇妙栏路353弄的吴先生求助,父亲因小区封控无法去医院接受血透治疗。本报马上帮助联系相关部门,最终在小区居委会协调下,吴先生父亲被接至上海市浦东医院完成血透治疗。

本报实习生 姚储杰

5、浦东新区德州路255弄的夏女士求助,85岁高龄的母亲是一位需要血透治疗的病人,每周要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两次血透。3月22日之后,因封控未能在要求的3月25日去定点医院接受血透治疗。母亲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夜不能寐。本报马上联系夏女士,在多方联系后由救护车送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治疗。

本报实习生 姚储杰

6、静安区三泉路兴泉小区的陈女士求助,65岁的母亲身患尿毒症,每周3次透析。但小区封控,不能及时就医,3月30日老人已神志不清,还伴有发烧。属地居委会已为患者抓紧上报。3月31日下午,经记者多方联系,多部门全力努力,患者在上海市静安区北站医院接受了血透治疗。

本报记者 夏韵

7、静安区岭南路15弄的苏先生求助,每周要去医院做三次血透,但小区封控无法出门。身体情况已很差,三天只吃了一碗饭,不敢多吃不敢喝水。本报马上联系,3月31日在属地街道帮助下,苏先生被接至医院进行了血透。

本报实习生 姚储杰

8、长宁区平武路36号仁达公寓的唐女士求助,80岁老父亲要去医院透析治疗,已向当地居委会作登记。但楼栋管控,实施“足不出户”。紧急就医还要联系社区卫生中心开具出门证。3月30日,在记者联系下,3月31日凌晨1时半,唐女士和父亲拿到了当地居委会开具的出门证,上午前往同仁医院接受透析治疗。

本报记者 夏韵

9、浦东新区的姚女士求助,父亲持续血尿,血小板低,3月26日被送至仁济东院急诊留观。新冠检测后,遂转至急诊内科病房隔离。血液科专家怀疑是白血病M3,随时有生命危险。但急诊内科隔离病房没有相应治疗条件,院方表示转院才可治疗,但转运车辆一直没有联系上。记者介入后,目前姚女士父亲已被送往指定医院隔离救治。

本报记者 季晟祯

紧急求药:

1、浦东新区西镇小区的何女士求助,自己残疾的父亲需要配诺和灵胰岛素30r,该款药品需要到黄浦区小东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配,但是由于父亲居住在浦东博山小区,封控后因交通管制,无法越江往来。4月1日,记者通过电话得知,目前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本报记者 杨硕

2、浦东新区高桥镇的陈女士求助,家中73岁的老母亲患有阿尔兹海默症,需要长期服药。小区仍在封控,眼看要断药了,急需奥氮平和齐拉西这两种药。在记者努力联系下,4月1日下午,当地居委会为陈女士开具出门证,陈女士终于去医院为母亲续上了药。

本报记者 陆常青

3、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金杨三村的居民江先生求助,因为小区封控,家中身患恶性卵巢肿瘤的老母亲遭遇“用药难”:靶向治疗药即将吃完,急需药物。了解情况后,记者联系了相关部门。4月1日上午回访时,江先生表示,求助之后,120急救车驶入小区,护送老母亲前往相应医院配药。目前,靶向药已配到,问题已得到解决。

本报记者 徐驰

4、来沪就医的苏女士求助,55岁的大伯病人胰腺癌晚期,肝处多发转移。目前,他被浦东新区东方医院急诊处暂时收治,但住院用的药品用不上。身上引流管已感染严重,低血压,低血糖,甚至出现休克。现在急需注射血浆、白蛋白、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抢救。记者随即联系相关方面,4月1日上午获悉,院方已调配药物,病人有救了。

本报记者 季晟祯

5、浦东新区三林镇西泰林路480弄浦发御园的季女士求助,父亲因骨髓纤维化严重贫血,需要注射一周三次注射针剂,否则会出现心脏问题,现在家中留存的注射针剂已用完,但因封控管理,自己无法出门买注射针剂。3月30日,记者了解情况后,在小区居委会的帮助下,她终于买到了注射针剂。本报记者 王军

防疫管控:

1、徐汇区徐家汇街道文定路211号泰德花苑星座居民求助,楼栋采取封控措施,但两天来还有人下楼取餐取外卖。得知情况后,记者马上联系街道居委会,相关部门连夜加强相关封控措施。派出所警官上门对相关人员进行训诫,并加强管控措施;增加保安24小时值守,并承担起送餐服务;对楼栋包括电梯等公共区域多次消杀;居委会上门做好宣传教育。

本报记者 王军

2、浦东新区的张女士求助,她和9个月大的宝宝因为发热,在家中老人陪同下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现场核酸显示异常,于是一直在发热门诊临时点等待转运。两人发烧已到38度,老人也出现咳嗽症状,三人仍在等待转运。记者及时反映后,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病人被送往隔离点救治。

本报记者 季晟祯

生活保障:

1、闵行区莲花南路银莲小区的何先生求助,已经封控在家18天,家中人口较多,有2个幼童,但线上购物运力有限,这两天一直抢购不到菜,希望得到帮助。记者立刻帮何先生联系了相关部门,提供了买菜渠道。3月31日回访时,他告诉记者,买菜问题已经解决了,一方面自己通过一些渠道买到了菜,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已准备发放抗疫生活物资。

本报记者 马丹

2、家住浦东新区北蔡镇绿川新苑的黄先生求助,小区封控管理已近两周,不少小区居民不知道该如何保障蔬菜等生活必需品,非常焦急。记者立即联系北蔡镇相关部门,三个小时后在镇政府、小区居委会的协调下,小区居民们及时获得了购买蔬菜、粮油等生活物质的有效渠道。

本报记者 杨玉红

3、闵行区宾川路380弄汽轮三村79号的鲁女士求助,独居的父母已年过八旬,已经好几天买不上大米、蔬菜和肉类,家中即将断供。老人既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又“抢”不到菜,希望能够得到及时帮助。记者立刻介入,向相关部门了解买菜渠道。3月31日,记者回访时,鲁女士表示,居委社工已协调相关渠道,买了蔬菜和肉类给老人们送上门。

本报记者 徐驰

4、浦东新区三林镇大道站路94弄数十位居民求助,自3月14日小区实施封控管理已19天,各类生活物资采购遇困。记者了解情况后,与三林镇取得联系。得知生活保障物资已经在途中,因该小区有4100户,居民1万多人。正在调配人手和运力,准备相关分发工作,今明两天即将将物资送达居民手中。

本报记者 王军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