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5时起,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4月1日3时起,上海将对浦西地区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月5日3时解封。
此时此刻,想必身在徐汇的市民们正在做着充足准备,那就是买菜……其实,买到菜只是居家屏牢的第一步,针对“一时间买太多,天气也渐渐变暖如何储存?”“如何判断它能否继续食用?”等等知识点,记者采访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农产品保鲜加工研究中心主任乔勇进解答这些疑问。
市民采购储备蔬菜,有的人买多,有的偏向某一类,你对此有何建议?
乔勇进:如何有选择性地购买蔬菜有以下建议:
(1)特殊条件下,不要单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是需要兼顾家庭每个人几天、一周、甚至十几天左右的饮食需求,要有一个周全的采购计划。
(2)采购时要兼顾保鲜期长中短的蔬菜,合理配比做到疫情期间“吃好菜”和“有菜吃”。
除了采购一部分2—3天的绿叶菜外,还需要适当采购如茄子、番茄、丝瓜、黄瓜等中等保鲜期的蔬菜,土豆、莲藕、山药等保鲜期比较长的蔬菜。
绿叶菜中不同品类的保鲜期也是有显著区别的,菠菜低温下保鲜期比较长,优于生菜、青菜等绿叶菜。
(3)采购时也有几个原则需要遵循:
不要选择有病(有霉斑或虫口)有伤(机械伤或挤压伤)的蔬菜;
不要选择过于鲜嫩的蔬菜;
不要选择水洗的蔬菜;
不要选择有大量黄叶等衰老症状的蔬菜;
不要选择已经冷藏保鲜过的蔬菜。
随着气温越来越高,蔬菜买回家应该如何储存?
乔勇进:蔬菜采购买回家仅仅是保障的第一步,蔬菜不和衣服等其他商品一样,买回家就基本完成任务了。蔬菜买回家还需要正确地保鲜处理,才能实现保障生活所需的要求,否则新鲜的蔬菜很可能会坏掉,而成为垃圾。
(1)买回蔬菜后,进行去杂分级整理,首先要先去掉其中土块、杂草及黄老叶、病伤叶、病叶等,这些叶片容易衰老和带来风险,殃及好的蔬菜储藏;
(2)蔬菜一定不要大包塞入冰箱完事,蔬菜放入冰箱冷藏先要开着保鲜袋冷却20至30分钟,冷透了再用保鲜袋包装起来;
(3)冷透后的蔬菜需要扎紧袋口,保持袋中蔬菜湿度;
(4)冰箱内蔬菜不要一次放得太多,更不要将冰箱冷藏塞得满满的,一定要留有一定透气空间。因为放多了容易挤压蔬菜,蔬菜比较嫩,容易压伤、压坏;塞得太满,冷空气不容易循环,造成冷循环不畅,里层蔬菜容易变质;
(5)由于家庭条件限制,冰箱容量有限,需要先吃保存时间较短蔬菜,再吃储存期较长蔬菜,科学合理食用;
(6)经常检查冰箱内的蔬菜是否变质,发现蔬菜变质或变黄、变老及时处理掉,切莫吃那些变质、腐烂菜,否则容易影响身体健康。
特别想问下,绿叶菜如何判断能否继续食用?
乔勇进:绿叶菜能放多长时间,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譬如绿叶菜品种、采收老嫩程度、采收后的处理及储藏条件等等。但对于普通居民家庭的冰箱来讲,虽然不及专业保鲜贮藏那么长时间,但是只要按照规定执行,保鲜期还是能够延长很久的,能够满足目前疫情蔬菜贮藏需要:青菜12—15天、生菜10天、杭白菜15天、鸡毛菜3至4天、草头3至4天。
至于储存的绿叶菜如何判断其还可以食用,主要从营养性、适口性和安全性三个方面来考虑,一般没有霉烂变质、茎叶绿色且没有失水萎蔫的蔬菜都是可以食用的。如果出现霉斑和严重黄花,建议不再食用,这时绿叶菜营养价值很低,但风险性很高,食用需谨慎。
疫情期间居家饮食如何做好膳食搭配?
乔勇进: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饮食作为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和享受生活的主要渠道,在保障人体健康营养和精神愉悦方面有重要作用,那么按照以下做到更好:
(1)饮食上更需要合理搭配,荤素相宜,适当增加虾鱼、牛肉及奶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
(2)作息和饮食要规律,一日三餐尽量定时合理饮食;
(3)适当多吃杂粮、果蔬等有助于消化的食物,大鱼大肉脂肪高蛋白饮食适当控制;
(4)饭后适量运动,不要饭后立即卧床;
(5)水果蔬菜摄入量适当增加,增加维生素C和花青素的摄入有利于健康和愉悦精神。
膳食搭配可以参考“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来选择食物,科学饮食。
万一暂时没抢到菜,有没有啥品类可以暂时代替蔬菜的作用?
乔勇进:蔬菜给我们提供的营养成分很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及酶类。在疫情条件下,蔬菜供应可能有限,如果短期蔬菜难以保障的情况下,大家可以多吃点水果或水果制品,如冻干果蔬干等等,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大多数需求都是能满足的,特别是可以多吃点苹果等果品,其他能够正常饮食就好。大家也没有必要过度焦虑,要相信春暖花开就在眼前。
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