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老楼装电梯”有了眉目,不料,疫情来了,加梯,还有指望吗?
一日三餐,原本到点开饭,餐餐都不用动脑子,不料,疫情来了,这吃饭大事可怎么解决?
开门七件事,居家过日子大事小事,封控期间样样都会变得不寻常……非常时期,遇见一连串“急难愁盼”,阿拉怎么办?请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疫情终将过去,生活还要继续!
◆喜讯 老楼加梯有了“电子签”
今年,申城老楼加装电梯至少2000台,已是既定目标。疫情之下,加梯计划,如何推进?
丽园路881号,24户人家,一幢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多层住宅,没电梯。“丽园路881号属于蒙西居委,整个蒙西3月12日起封控管理,15日解封一天,16日又进入封闭管理。”黄浦区打浦桥街道蒙西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尹晓芸说,社区抗疫一刻不懈怠。
一边抓抗疫,一边保民生。3月25日,丽园路881号、斜土路486弄两处封控小区,抗疫最吃紧的时候,迎来好消息——加装电梯工程设计方案规划,如期公示!
原来,面对本轮疫情严峻形势,黄浦区规划资源局启动各项应急预案,探索线上办公新模式,全力保障业务不停顿,坚持为群众办实事不松劲。“今年,我们建管科推出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手册4.0版,其中,重点推进的全程网办和电子签章模式,在本轮疫情中,优势明显。”黄浦区规划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莉说。
老楼加装电梯,在规划审批环节,项目经办人,是“关键人物”。碰到疫情,要是“关键人物”也在小区封控,那可怎么办?“这回,不但经办人,就连我们建管科科长也封在了小区,可也没能影响加梯规划公示!”黄浦区规划资源局办公室主任黄海翔说,有了电子签章模式,规划审批就能不停摆,大家都笃定多了。
这加梯“电子签”,到底怎么做呢?不难。首先,电梯公司线上提交相关材料,规划管理部门结合前期的踏勘结果,做到线上审核和方案预审同步推进。然后,由电子签章替代传统纸质盖章,实现全程线上受理、办理、发送成果。简单说来,就是加梯公司可以全线上办理规划审批;一张盖着“电子章”的加梯公示图,由规划部门网上公示,就有了法律效力。
有了“电子签”,就算加梯“关键人物”配合网格化筛查居家办公,也不耽误推进加梯大事。老楼加梯,如果说,社区协商自治能力是“软件”,这规划审批就是“硬件”。规划先行,“硬件”达标了,加梯“这盘棋”才好接着走。
3月25日,跟丽园路881号同时迎来加梯规划公示的,还有五里桥街道瞿东居民区斜土路486弄15号。看到黄浦区规划资源局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的“加梯公示”,封控在家的小区居民啥感受?一句话——新冠再闹腾,也拦不住阿拉的加梯大事!
新民晚报记者 姚丽萍
◆贴心 助餐点“爱心赋能”
图说:志愿者为居民配图。新场镇供图
小区封闭了,如何缓解老人就餐难等状况?在新场镇,笋南居民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临时组建了为老志愿服务队,了解到小区里有5位老人用餐难,马上“对症开方”,对接新场镇老年人助餐点“爱心赋能”。志愿者将写有门牌号的餐食通过小区保安转交给封闭中的志愿者,再贴心地将热菜热饭送到老人们手中。
“酥酥的红烧肉、基围虾、番茄炒蛋、蒜泥菠菜,还有一包火腿肠,老灵额!”85岁的邱爷爷收到餐食后开心地说,“小区实施封控管理,吾不会用手机买菜订餐;正在犯愁,还好有为老服务志愿者,帮吾订了餐,还送到家,真好!”当服务需求量增多时,有志愿者还发动自己的老伴成为爱心志愿者,夫妻搭档一起送餐。
图说:志愿者为居民送餐。新场镇供图
某号楼栋的老大爷很幽默,当志愿者和他通电话时询问有什么困难?他打趣道:“要出去遛弯,在家里要闷坏了。”志愿者在电话里像家人一样和他聊聊天,舒缓排解他的情绪,转移他的注意力,“等到解封了,带侬出去散步赏赏桃花好吗?”大爷听后心情大好。
还有一对长者,一开始不理解小区封闭管理的措施,抱怨订的报纸没有拿到。志愿者得知后马上和邮政对接,满足了这对长者在封闭期间也能看上报的愿望。
住在某号1楼的居民,正烧着菜,只听灶头发出“啪嗒”一声,燃气“罢工”了,菜还没煮熟,小区封闭着,这可怎么办?正着急时,她想到了为老服务队的志愿者。问明情况后,志愿者随后拿着燃气充值设备,上门为她解决了燃眉之急。“真是雪中送炭!”居民感动地说。
疫情中,志愿者为老人们排忧解难的故事天天都在发生。“有你们在,我们安心多了。”有老人表示。
新民晚报记者 宋宁华
◆创意 自创“商户清单”配送法
独居老人不会上网买菜,有些老人甚至没有手机,疫情期间买菜难怎么办?最近,闵行公安新镇派出所民警袁敏自创了“商户清单”配送法,机智又实用。
袁敏管辖的航华二村一居委共有4个居民小区,居民近1万人,中老年人的占比普遍较高,独居老人占比也不小。其中,在航华二村二街坊小区生活的老年人占到了30%。很多老人不会在网上买菜,有些老人甚至没有手机,家里只有固定电话。在居委的协调下,有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买菜的服务,但志愿者人数有限,很难覆盖所有的老年人。
袁敏实地走访了附近的三佳菜场,发现蔬菜供应量还是充足的。于是袁敏向菜场负责人何经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可以按照蔬菜、肉类、水产、米面等不同类型分类,整理一批能够提供配送商户的联系方式,这样老年人可以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来进行买菜。何经理当场表示完全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联系好菜场后,袁敏也把这个情况与航华二村一居委居委张心怡书记做了沟通。
随后,袁敏发现每家商户的订单量都在不断增加,继续由商户自己配送很可能无法及时送到,看着菜场门口的空地,袁敏对菜场负责人说:“门口那块地方能不能空出来,把要送的菜按小区摆放,我再和居委沟通让志愿者错时错峰过来取,这样既能减少商户压力,也便于防疫管理。”
改进买菜方式后,居民向居委反映买菜难的问题少了。居委参考袁敏的买菜方法,复制出了购药方法,也解决了老年人的购药需求。
通讯员 林海 新民晚报记者 鲁哲
◆实惠 12元“三菜一汤”送上门
中午11时40分许,在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瑞达路上的一个小区,独居老人王老伯打开门,从门口刚放好的小凳子上拿起一份热腾腾的助老餐,打开盖子一瞧,里面是三菜一汤:爆炒鸡块、鸭血肉末炖豆腐、清炒时蔬和冬瓜虾皮汤。从3月18日开始,每天中午,王老伯都会收到一份不见面的“神秘助餐员”送来的套餐,有时他会订一份12元的三菜一汤,有时则会订一份18元的四菜一汤。能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足不出户吃到这样一份实惠又有营养的助老餐,他觉得非常高兴。
这段时间,不少区域开展核酸筛查,一些市民特别是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买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新江湾城街道的为老助残帮困专班队伍通过1000多次电话和微信联系,了解辖区内独居老人、中重度残疾人、低保低收入人员、特困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需求。
瑞达路上几个小区的居民以老年人为主,他们反映说,附近最近的菜场在2公里之外,而且往往去晚了就没菜了,附近1公里的地方虽有一家盒马鲜生超市,但要凭核酸检测证明才能入内,也不方便,而且菜价较高。此外,还有人反映,原先一直去为老助餐服务点就餐,如今,服务点相继关闭,自己在家里实在没法烧,吃饭成了大问题。
考虑到这些问题,从上周五开始,新江湾城街道联系辖区内的为老助餐单位——上海繁柯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开始提供平价菜品和午餐配送服务。每天中午,助餐人员会把盒饭送到老人家门口,除了第一次老人需要面对面登记信息,后面都采用无接触式服务,助餐人员会提前电话告知老人准备上门,把餐食放在老人家门口的鞋柜或者小板凳上面后离去,老人再开门拿取,费用到助餐点统一月结。
下午,助餐人员则会按照老人的预订信息,将48元和78元两种套餐分别送货上门。48元的套餐包括3份蔬菜、1份鸡蛋和1份肉类,78元套餐则包括5份蔬菜、1份水果和2份肉类。有的老人有调整蔬菜品种等个性化需求,也能得到满足。对于个别住在封控小区或封控楼里的居民,助餐人员则会通过“大白”转交送上门。
无接触式的送菜送餐上门服务获得了老人欢迎,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居住在无电梯楼房里的老人,他们觉得这样解决了最后100米的问题,让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了。目前,除了瑞达路几个小区之外,还有近10个社区的70余名老人登记需要每天送餐或送菜。街道还在考虑增加服务力量,加推晚餐送餐服务。
新民晚报记者 孙云
◆可靠 “志愿者群”就是坚强后盾
“方书记,我家小宝发烧不退,到底在家吃退烧药,还是送医院,该怎么办呀!”
“方书记,我有慢性病,药快吃完了,怎么办呢?”
“方书记,……”
别急,非常时期,居民“急、难、 愁”都有应答——因为,阿拉小区,“志愿者群”就是抗疫坚强后盾!
3月16日,黄浦区打浦街道大同居民区按照防控要求,进入两个48小时封控管理,其中 ,大同花园一期二期共涉及居民1046户。“48小时内,组织所有居民有序核酸检测,保障小区有条不紊,志愿者群组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同花园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方凌说,这些居委会直接联络的微信群组,信息畅通、响应迅捷、组织有序、保障有力。
平时,大家原本不知道小区里住着十多位医生、护士,瑞金医院、中山医院、九院,外科内科,都有。非常时期,居委会招募志愿者,医疗大拿们纷纷响应,加入医务志愿者群组,好家伙,看看他们的专业,临时开个小型诊所,也没啥问题!
“16号当晚,就有居民发来求助信息,孩子发烧40度。按照封控要求,非急诊重症不出小区,发烧,到底该怎么处置?”方凌说,当时,就把居民求助信息发到了“医务志愿者群”,一位医生马上回复说,这样的高烧不退,很危险,必须马上送医!于是,居委会立即通知复欣物业公司,打开小区大门,帮助孩子紧急送医。
还有十多位老人,都有慢性病。老人们想知道,非常时期,这些慢性病,如果把天天服药改为 隔天服务,行不行?那得听听医生怎么说。于是,“医务志愿者群”就变成了专家会诊群,专业判断,有了,该天天吃就天天吃,能隔天吃就隔天吃,总归,要让老人家们都吃上“定心丸”。
除了“医务志愿者群”,“绿农夫俱乐部”“垃圾分类志愿者群”“平安志愿者群”,都是社区抗疫中坚力量。
两个48小时,四次核酸。每次,居委会都在这些志愿者群组中提前告知;群组成员分头通知所在楼栋居民,按照楼栋顺序,依次前往检测点。“在检测现场,居委会主任潘兆正、业委会主任张维和志愿者们一起维护秩序,保障一个不漏,应检尽检。”方凌说。
两个48小时过后,大同花园居民核酸检测结果,全部阴性,小区解封。回头看看不寻常的两个48小时,居民们都说——阿拉小区,“志愿者群”就是抗疫坚强后盾,信得过、靠得住!
新民晚报记者 姚丽萍
◆周到“临时浴室”解决沐浴难题
忙碌了一天,洗个热水澡再惬意不过。可对于受疫情影响,在公司里被封闭管理的企业员工而言,洗澡成了一个难题。日前,虹口区欧阳路街道某商住两用楼里,就有因封闭管理而滞留的10家企业员工,他们的洗澡问题如何解决?
欧阳路街道了解情况后,相关部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应急管理工作,最终决定搭个“临时浴室”,解决大家的洗澡难题。会后,街道立即组织开展工作,协调落实人力、材料、设备等前期准备。“因为大楼实行全封闭管理,一定要找个合适的位置。”欧阳路街道社管办主任孙斌说,“还要考虑水电接通问题、洗澡水往哪里流、电路是否安全,这都是先决条件。”
物业实地查看地形后,最终与街道商量,选择了大楼外的通道作为浴室的临时搭建地。当天,安装人员做好防护措施,便开始紧张的作业。看到工人们忙前忙后,大楼志愿者、物业人员也都上来帮忙,大家分工协作,有的抬材料,有的帮忙组装,最终临时浴室迅速建成。临时浴室共设置了两个淋浴房,经再三调试,确认电路安全后,才正式投入使用。为了防止触电,还特意加装了漏电保护,确保用水用电安全。
“哗啦啦……”随着热水从淋浴喷头涌出,被隔离在封控大楼里的张女士终于可以冲上个热水澡。“吃的用的都不缺,被封到现在,最糟心的就是没地方洗澡。”在大楼封闭的第三天,张女士堵在心里的这块石头终于放下了。淋浴房启用后,男女批次错峰使用,并确保使用一次消毒一次,保障淋浴房环境安全。值得一提的是,大家还组建了微信群,第一时间将浴室的使用情况发布到群里。“女士们先去洗,我们男士不着急”“浴室打扫消毒好了,可以洗了”,群里的信息直通,让每个人能够更加有序合理地使用浴室。
随着大楼的封闭管理,这个临时微信群也变得异常热闹,大家逐渐把各自的生活需求和防疫小常识分享到群里,临时群慢慢变成了生活互帮互助的平台。“东西放好了,我走了,需要什么再告诉我”,类似的消息时不时地在群里闪过, 隔着手机屏幕,每一位隔离人员感受到了疫情防控背后互助的温暖。
通讯员 陆雪姣 新民晚报记者 袁玮
◆统筹 7800多人社区物流畅通
7800多人的大型社区进入封控管理,每天有着上万件的快递、外卖流转。徐汇区华泾镇报名参加馨宁公寓防疫工作组的工作人员董潇毅、顾爱强一进小区就被“淹没”在了居民们的水、菜、米、面、油、药等民生保障物品里,“肯定要让居民吃上饭,吃饱饭!”物流组里大家的信念很一致。从千头万绪里理顺流程,与源源不断的物品的战争正式在20人左右的小团队里打响。
超大型社区馨宁公寓每天的物流量超乎想象,堪称一个小社会。封控管理以后,因生活需求而来的各种快递、外卖应运而生,这些物品只能送到小区大门封闭处,需要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送达楼栋。董潇毅告诉记者,馨宁公寓收取快递、外卖最先碰到的难点就是要和快递员、外卖员做解释工作,因为公寓里涉及368弄和406弄两个地址。“每个弄里都有1号,这是最先要搞清楚的。”在这个收取快递、外卖的缓冲区里,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居民的具体地址是哪个号弄,才能避免差错。“很多订单因为隐私保护,具体地址、姓名、电话号码都带*号隐藏,那么我们也要让外卖小哥问问清楚,否则可能导致居民收不到货。”光是解释说明以及确认工作,就是无止尽的循环。
几天下来,物流组渐渐理顺了思路,他们为居民的快递、外卖物品排定了优先级。“居民急需的药品、一日三餐的外卖、日常蔬菜等都是第一序列,其他生活用品等快递物品其次。”董潇毅说道。在门口接收物品后,需要在门口货架上先进一步分拣,两个号弄的货架是分开的,这样不容易送错。小区内房型不一,大的楼栋有348户,货架再按门牌一一规整。四辆电动三轮车、三辆电瓶车就是物流组的标配,每每在大门处分拣好后的快递、外卖,物流组的工作人员就轮番出动了。按照门牌,物流组为居民们送至各楼栋,确保居民们能够尽快收件。
“能想象7800多人的小区在封控期间有多少居民过生日吗?”董潇毅问记者。事实上,这也是在支援之初他所没能想到的。生日对每个人都有着重要意义,让封控管理中的居民也能过上个暖心的生日,大家都感到义不容辞。“所以我们把生日蛋糕也提了优先级。既有保鲜方面的考量,也是希望居民能够开开心心过生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区里过生日的居民减少了封控隔离的感觉。插上蜡烛,这个生日同样开怀。
通讯员 耿洁玉 新民晚报记者 袁玮
◆担当 封控小区书记救人救急
晚上7点半,在封控小区的待产孕妇李女士突然羊水破裂,必须马上送医生产。在这千钧一发时刻,绿八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观锡向医院做出承诺,“两人核酸都没有问题,有什么话后说,现在救人要紧,有什么责任我来担。”紧急情况发生在3月19日,长宁区新泾镇一小区内。
此前,每一次李女士到某妇产科医院产检,都是通过居委会打申请,羊水破的前一天,还刚产检过。当晚,事出紧急,刘观锡知道此事后,马上和李女士的丈夫葛先生沟通,按规定,封控小区如果有病人需要紧急送医,需要转运单,通过120转运到指定医院,长宁区的指定医院是同仁医院,开车只需10分钟就可以到达。但是,葛先生坚持要到产检医院。
刘观锡知道,人命关天,一刻也耽误不起。他马上向上级申请绿色通道,让同事小吕赶紧带上公章,奔到葛先生旁配合他,又和120司机师傅反复沟通,终于说服成功。
因为当时已经来不及开具转运单,又要去非指定医院,有一定风险。刘观锡就让保安把全程都用视频记录下来,并且把自己的手机号给了葛先生,告诉他,“到了医院,如果院方有任何问题,就打我电话,我来沟通!”
果然,小夫妻抵达医院后,院方有顾虑。于是,刘观锡通过电话告诉院方,他们都在小区里做过核酸,两人都是阴性,肯定没有问题。并且把他的名字和工作单位都报上,向医院作出承诺,他可以负法律责任。最终,医院接收了李女士。当天夜里,李女士产下6斤6两男婴,母子平安。
另外,在小区封控期间,居民的就医配药一直是刘观锡的心头大事。为解决老人的配药难题,每天下午2时,刘观锡和同事们都会提前收集好十几张需要配药的医保卡并制作清单,开上自己的车,去同仁医院配药,然后去神州医院拿居民代煎的中药。他告诉记者,有时为了配齐一位居民的药,需要跑医院的三个楼层三个科室,时间很紧,而且不能出错。有时候居民需要的药同仁医院又没有,他们还要做功课,有哪些药可以替换,再去征得居民同意。大家所有的努力,都是希望居民能够安心。
新民晚报记者 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