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赵秋丽 李志臣光明日报通讯员刘国伟 杜娟
最近,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峰头镇曹村村民许峰有了一个新头衔——“飞燕志愿者”。自2月份以来,她和同村其他9名志愿者一起,每人一天轮流值班,走东家串西户,拉家常聊琐事,目的只有一个:把村里群众的志愿服务诉求收集起来,通过“智慧郯城”App点单,镇里、县里的志愿者就会接单,然后上门解决群众诉求。据了解,在郯城县,像许峰这样的飞燕志愿者共有6600多名。
郯城县位于山东最南部,外出务工人员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冷暖健康时刻牵挂着党委政府的心。近年来,郯城县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供给方式,打造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借助新媒体、大数据,形成了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相贯通的志愿服务工作新模式。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老年人、儿童对网络和智能手机不熟悉,无法独自完成点单。针对这一问题,郯城县创新服务模式,从每个村选择10名志愿者,业务培训后,深入群众家中,精准摸排群众需求,帮助群众点单。这6600名志愿者,犹如一只只飞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效解决了志愿服务不精准、服务诉求覆盖面不广等问题。
赵荔是郯城县泉源镇长埠岭村的“飞燕志愿者”。3月23日,轮到赵荔值班,吃完早饭她就穿上马甲、戴好胸牌,打算和村里几个老年人聊聊,听听他们的想法。在闲聊中,吴大娘念叨着已经好多年没听过大鼓、京剧了,赵荔还了解到和吴大娘一样想法的老人不在少数。于是,赵荔拿出手机通过“点单平台”表达了诉求。郯城县文明实践中心在后台审核中发现这一诉求,接单后立即把单派给县文旅局“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第二天上午10点,吴大娘和村里的老年人一起,在村里的文明实践广场上听到了京剧。
“这里就是我们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是我们‘飞燕志愿者’的家,平时我们就在这里开展各类活动,分析群众诉求。”泉源镇宣传委员周丽丽说,能现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坚持诉求不出村,村这一级解决不了的,点单到镇里或者县中心。
目前,郯城县有一支县级志愿服务总队,下辖17支专业志愿服务队,涵盖教育、文化、医疗等6类72个志愿服务项目。
郯城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整合各方资源,继续完善推广“一点就来”志愿服务工作模式:一是依托“飞燕志愿服务队”线下渠道和“指尖上的郯城”微信公众号线上渠道,广泛收集群众需求,县实践中心每月根据群众需求制定项目菜单,在“智慧郯城”App、“指尖上的郯城”等公众号上公布;二是继续打造差异化需求服务项目,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特困群体,定制内容各异的志愿服务项目。
过去,群众需要层层上报志愿服务需求,现在志愿服务就落户到手机App里,这一变化的背后是郯城坚持服务群众、拓展文明实践活动的缩影。“手机一点,服务就来”,真正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5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