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尔爱琢磨“傻问题”
| 2022-03-21 16:40:05

在量子理论中,有名的丹麦大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那是绕不过去的巨擘。以前读过有关他的传记资料,印象中,如此大名鼎鼎的科学巨匠,却老是喜欢“半开玩笑”地琢磨一些我们常人看来的“傻问题”。

有一次,玻尔与同事一起去看枪战电影,突发奇想,提出了一个“傻问题”:坏蛋有意识地掏枪,英雄凭本能地回击,英雄往往得胜,这可以用来说明,条件反射快于意志反射。但他的学派同道、物理学家伽莫夫不以为然。他们便顺道去买了两把玩具枪,各备在手边。半天过去了,伽莫夫以为这样的小小“傻事”,玻尔早该忘了,一心想着出出他的丑。想不到,当伽莫夫突然拔“枪”出现在玻尔面前,玻尔已抢在前把“枪”指向了他。伽莫夫只能“认输”。

还有一次,玻尔与他的晚辈大师海森堡走在空无一人的街上。海森堡一时兴起,随意朝远处的电杆扔去一块石子,竟然一扔即中。玻尔便又琢磨起了一个“傻问题”:存心要扔中,难;无心一扔,却中了。可见,“也许会成功”的想法,比一定要成功的实践和意愿更有力。过了些时候,海森堡看一场木球比赛,一个队水平较低,比分落后。在最后一轮中,一个队员干脆背对球门,随手向后一扔,中了。海森堡马上想起了玻尔之前琢磨的那个“傻问题”,会心一笑。

由玻尔做核心的哥本哈根学派是科学史上少有的成员间兴会淋漓、情趣盎然又成就不凡的研究团体和环境。这个敢于、乐于提出“傻问题”、琢磨切磋“傻问题”的氛围和热情,可能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大家一派天真与本色,没有戒心与提防,不在乎想法的“不切实际与不着边际”,彼此信任、有诚心,不避“傻劲”,贴着对方来思考,其乐无穷。这样的喜乐与“无拘束”,不按着标准的模样比拼“有用的聪明”,在生活里才能带来真实和暖意。

这又让我想起了小说《麦田守望者》,其中有“霍尔顿夜深与出租车司机谈论冰封湖泊中野鸭去向”的一处细节,可以说也是在琢磨一个“傻问题”。霍尔顿想到,中央公园湖泊里的那些野鸭,过冬都去哪儿了?那个出租车司机看上去不耐烦、上火,却一路上随着他一起想、一起说。从野鸭说到冰封湖水下的鱼,说到鱼在冻结的湖里怎么生活、怎么找食。临下车,那个司机还是念念不忘“傻问题”,追着说了一句:“如果你是一条鱼,大自然母亲当然会照顾你,对不对?你不会以为那些鱼到冬天就死掉吧?”

仔细想想,“傻问题”里有生活的真情和真意。《麦田守望者》里的霍尔顿,看上去一脸冷漠,浑身“叛逆”,但这一个“傻傻”的“野鸭之问”,不经意间便流露出了他的童心与善良。司机虽满嘴骂骂咧咧,但也善良而有情趣,还“借着鱼”说出了温暖的话。而且,“傻问题”里也能琢磨出实在的道理。玻尔说的“也许会成功”的想法更有力,那是把本属于“概率”的事儿回归到“概率的空间”,相比之下,“肯定会成功”“一定要成功”之类斩钉截铁似的说辞,倒反而显得弱了。

说到这儿,想起儿子小时候,全家休息日去逛商场。商场大厅里放置着高高的乔木。小儿盯视了许久,回头问了个“傻问题”:“这树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说定,只用眼去观察,不用手去判定。于是大家一起琢磨,左看右看,看不出什么“假相”。儿子最后冒出一句:“我看是假的。”我们问:“为什么?”他说:“因为这树的树叶没有一个虫洞。”我们听了心里一乐,“傻问题”有了“大道理”:世上太过完美的东西,往往是假的。太妙了。(李荣)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