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靠谱前行!‘长旋风’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加油!”清晨,响亮的口号声划破天际,为因疫情封闭中的小区注入了一股活力。疫情当前,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一支30人规模的封闭小区青年突击队挺身而出,列队在小区疫情防控临时指挥部前,这群来自80、90后街道机关、社区居委的青年突击队员们穿着防护服,变身大白,扛起了疫情防控的重任,经历了一次成长与蜕变。
“没什么困难,其他志愿者也很辛苦”
“我们小组今天上午的任务是发放感谢信、温馨提示和核酸检测通知,大家要注意,提醒居民明天核酸检测,一定要尽早下楼来做。”青年突击队成员金大伟交代组员做好上午的工作。
今年29岁的金大伟是街道党群办干部,虽然来街道工作还不到一年,却已经是一名抗疫经验丰富的“老兵”。9个月的时间里,他曾先后5次作为志愿者,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最长的一次达14天。期间,他既当过“侦察兵”,也参与过“后勤部”,还肩负着宣传员的重任。
提起第一次参与小区封闭管理,他印象深刻:“凌晨两三点接到通知,当时我五点多坐上第一班地铁就过去了。”家住松江的金大伟到达工作地点后,火速投入到了志愿者工作中,“我们算是第二批进驻的队员,第一批凌晨四点左右就在小区里封控了。”
作为第八组组长,金大伟负责楼栋居民信息的排摸工作。居民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有无慢性病等,志愿者们要事无巨细反复确认清楚,为快速完成排摸工作,为后面核酸工作铺路,有的志愿者将午饭拖到下午两三点。
防护服不容浪费,排摸信息更是寸时寸金,金大伟和其他队员选择不喝水,以求少上厕所。他们从早上7时30分忙碌到傍晚7时,中间仅有一个小时吃饭的时间,其余10个小时都要穿着臃肿闷热的防护服爬上爬下。“后面还有录入信息的志愿者,他们也很辛苦,录到凌晨两三点也是有的。”
此外,金大伟还承担着整个团队的工作日志采写,轮值期间,他不仅要完成小组的工作,还要在各个小组中挖掘信息线索。于是,楼梯间、午饭桌还有地铺都成了他编撰稿件的“办公桌”。“没有什么困难吧,我的小伙伴们帮助了我很多,他们一有空就来接替我的工作,我们互帮互助,我很感谢他们。”
“有这么多人和我在一起我有勇气”
戴着面屏、N95口罩和橡胶手套,一身防护服包裹着严严实实,“大白”刘盈融拿着小喇叭对着居民楼喊着:“**号的居民,带好手机、身份证,下来做核酸了。”喊了三遍,她拿着喇叭一口气跑上6楼,“6楼有家居民夫妻俩耳朵不好,我上去再叫一下。”
别看小刘是个90后的姑娘,做起防疫工作来干脆利落、细致到位。小刘坦言:
“以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过封闭小区,我们周边最多是封楼,真正置身其中,还是很不一样的。”
小区封闭管理14天,所有迎战的“大白”一开始都有些忐忑。“最初大家以为是48小时的封控流调,没想到成了14天的封闭管理。”小刘莞尔一笑,“这个感觉像中大奖了。”乐观的她在电话里与父母说明了情况,就投入到繁忙的防疫工作中。
这其中的辛苦,小刘却简单带过:“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是想到有这么多社工、街道领导和志愿者和我在一起,让我多份面对困境的勇气,也力所能及地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能为防控贡献力量,辛苦一点没什么”
“当时我们要求每个居委选两个人来支援,我想着疫情防控肯定要统计数据的,就带上了她。”新渡口居委书记范伟萍拍着社工陆争鸣的肩膀介绍她的得力干将。
85后的小陆是个心思细腻的女生,在最初的居民信息排摸和核酸检测中,她发现“大白”手中的纸质信息登记表只有姓名、地址等基础信息,少了身份证号的信息。
“我们第一次梳理区块内的人员信息,发现有一些人名字相同,没有身份证就很难知道到底是哪个人,这就对全员核酸的准确性会有影响。”于是她在制作录入信息电子表时增加了手机号,并与核酸检测的名单进行核验。这样一改,工作量增加不少,可她却没有丝毫怨言:“通过姓名、手机号就能知道他是核酸检测中的谁,就可以匹配到身份证号,这样就能保证以后几次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录入、核查信息的工作琐碎枯燥,需要大脑一刻不停地运转,单是录入信息她就做五六个小时,长时间下来眼睛酸痛,肩颈劳累。
“能够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辛苦点没什么。”放下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的家人,她坚守在封闭小区,见证这里战胜疫情的全过程。
新民晚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