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25家汽车金融公司全年实现零售汽车贷款投放655.44万笔(辆),同比下降3.78%。这是该行业指标近十年来的首次下降。当国内零售汽车贷款行业已经显现出行业饱和的状态,汽车金融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日前,汽车后市场专家刘加兵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表示,虽然不能确定汽车金融是否迎来拐点,但是在汽车行业进入到了结构性调整阶段后,汽车金融行业需要顺应新的趋势。在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之下,汽车金融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新能源汽车和二手车行业值得汽车金融行业重点关注。
《中国汽车报》:汽车金融的发展是否已到拐点?
刘加兵: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25家汽车金融公司共投放了655.44万笔零售汽车贷款,发放零售贷款5647.2亿元。发放新能源汽车贷款金额986.03亿元,同比增长90.68%。(零售台次角度看655.44万辆,同比2021年下跌3.78%)汽车金融公司行业的零售贷款量出现了近十年来的首次下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2054.3万辆,同比增长1.9%,同比净增38.6万辆。2022年全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27.6%。2023年1月份数据,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1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29.3万辆,同比下降37.9%,环比下降40.4%。
从去年的汽车贷款数据和年初的汽车销量数据看,汽车零售金融的确遭遇着困难。但是这是否意味着,零售汽车金融业务进入到增长拐点,还很难下结论。不过通过观察可以肯定的是,在汽车行业进入到了结构性调整阶段后,汽车金融行业也需要顺应新的趋势。
《中国汽车报》:目前汽车金融行业有哪些主要玩家?
刘加兵:目前汽车金融行业主要有四类参与主体,分别是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平台等。汽车金融发展初期,银行曾凭借牌照垄断先发布局,在市场独占鳌头;随后25家汽车金融公司,依靠整车企业资源、经销商渠道、购车客群基础等优势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平台等新兴玩家相继入局,汽车金融行业呈多元竞争格局。
汽车金融产业链参与方及业务模式包括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互联网平台。
在我国,商业银行是唯一可以吸收公众存款的汽车金融机构,垄断着近80%的资金资源,涉及汽车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我国汽车金融领域参与银行以大行和股份行占主导地位,如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服务模式多是通过与经销商及汽车厂商建立商业合作关系,以经销商作为主要的分销渠道,在各地陆续成立分中心,开拓汽车金融信贷相关业务。银行汽车金融模式可分为车贷、信用卡分期,优势在于资金实力雄厚、产品利率低、金融专业能力强,而劣势在于场景及客户渠道有限、汽车专业能力不足、审批门槛较高等。
汽车金融公司则是按照《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2018) 的定义,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为中国境内的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目前共有25 家经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汽车金融公司,其中最新的牌照发放于2016 年,属于较为稀缺的持牌金融机构,准入门槛较高,对于出资人、注册资本、资本充足率、业务集中度等方面均有监管要求,业务范围包括提供购车贷款、经销商贷款、融资租赁、残值变卖、咨询代理等业务。汽车金融公司数量较少的另一大原因是汽车制造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而汽车金融公司的竞争力又与背后整车企业或经销商自身实力高度相关,因此设立汽车金融公司的多为品牌知名度较高、实力较强的汽车企业。汽车金融以整车企业为背景,盈利能力较优,主要源于零售汽车贷款定价高、信用成本低。其优势在于渠道资源广泛、汽车专业性强、实际利率较低 (厂商贴息),而劣势在于资金成本高于银行、产品范围受限等。
汽车融资租赁公司的参与主体较为多元,包括商业银行系、整车企业系、经销商系、专业租赁系等,业务模式主要分为直租、售后回租两大类。据《2019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2019年末国内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约12130 家,牌照获取难度远小于汽车金融公司。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客户门槛相对较低,通常不对资产抵押、首付比例做出硬性要求,还款周期和方式较为灵活,但其利率通常相对较高,且其融资成本较高、潜在风控压力较大。汽车融资租赁的客户集中于一二线年轻消费者、四五线下沉客群,前者是由于汽车限牌政策、消费观念超前等因素,后者则是由于无法达到银行、汽融公司门槛而转向融资租赁。
互联网汽车金融的参与主体包括汽车电商平台、互联网汽车金融平台、网络小贷公司及其他互联网公司。根据所持不同的业务牌照,业务模式涵盖了融资租赁、小额贷款、助贷等类型。互联网汽融于2013年兴起后经历了迅速增长,2018 年以来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如阿里巴巴领投大搜车,腾讯投资易鑫、人人车、天天拍车,京东数科上线车白条等,成为汽融市场争夺的下一个高地。相较于其他参与者,互联网平台的竞争优势在于流量、数据与科技实力,且贷款门槛较低、产品灵活度高;但资金成本高、贷款利率高、风控压力大是其劣势。
《中国汽车报》:未来哪些赛道将成为汽车金融新的增长极?
刘加兵:在我看来,汽车金融在新能源汽车和二手车领域将保持较大的增长空间。
首先从政策方向看,新能源汽车和二手车均得到了政策层面强有力的支持。2020年国家颁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补贴。二手车方面,国家取消了限迁,出台了多项便利二手车交易的政策。
其次,从销量上看,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2022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5%。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27.6%。乘联会专家团队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0万辆,市场渗透率将达36%。
据了解,绝大多数的汽车金融公司已经开展了新能源汽车贷款业务,且新能源汽车贷款业务都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2021年末,汽车金融公司零售汽车贷款中,新能源汽车贷款余额为542.0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1.59亿元,增幅100.41%。
在25家持牌汽车金融公司中,一汽汽车金融、吉致汽车金融等7家公司,新能源汽车零售贷款合同量增长均超过100%。新能源贷款产品除了传统的新能源乘用车贷款,还涵盖了新能源营运贷、网约车产品、商用车产品和机构贷产品等。
新能源汽车金融产品方面,以上汽通用汽车金融的“迷你贷”为例,“迷你贷”是针对五菱宏光MINI推出的金融产品,通过免抵押、简化材料和自动审批,来提升用户的购车体验。据了解,每三位宏光MINI车主中,就有一位使用了“迷你贷”,这帮助宏光MINI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现象级产品。
第三,二手车金融贷余额增长显著。二手车方面,随着国家规范二手车经营,便利二手车异地交易,汽车金融公司开始加紧布局二手车金融市场。以2021年的数据看,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为1758.51万辆,同比增长22.62%。交易量基本维持每月147万辆左右。而全国半数汽车金融公司都开展了二手车金融业务。2021年汽车金融公司二手车贷款余额为268.22亿元,同比增加83.64%。
目前,汽车金融公司二手车业务的渠道主要包括厂家授权经销商、二手车经纪公司、二手车市场车商、线上平台以及服务提供商(SP)。其中,大多数公司通过厂家授权经销商以及SP开展二手车金融业务。极少数通过线上平台开展二手车业务。
而互联网平台开展的二手车汽车融资租赁类的业务,目前主要有直租和回租两种模式,直租知名品牌有弹个车、花生好车、毛豆新车等等;回租知名品牌有先锋太盟、联众优车等等。他们都是汽车金融市场的参与者。
随着消费的复苏,新能源汽车和二手车市场的发展,汽车金融公司都在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金融,并不断参与二手车金融市场,探索二手车金融业务新的模式。汽车金融的增长更多的会呈现出结构性的调整,未来主要增长机会,将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金融和二手车金融上,两者的潜力都非常大。
《中国汽车报》:汽车金融告别高增长阶段后,汽车金融参与者将如何破局?
刘加兵:过去几年,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吸引众多金融企业百花齐放,促使汽车金融渗透率节节攀升。罗兰贝格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汽车金融报告》显示,2022年预计中国新车金融渗透率达到58%。然而,伴随着汽车市场进入下行阶段,汽车金融这一领域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相较于发达国家70%-80%的汽车金融渗透率,中国汽车金融市场与之相比仍有差距,伴随着近两年汽车销售的放缓,汽车金融也告别了高速发展阶段,汽车金融渗透率不会像之前快速增长。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二手车交易量的持续增长,汽车金融领域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内汽车金融可能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总量不会增长太多。新车市场增速放缓,2022年购置税减免、地方政府购车消费券补贴层出不穷,传统燃油车品牌,车商清库存压力大,一旦卖车有难度了,汽车金融销售难度就会增加。同等新车销量情况下,渗透率下滑也是有可能的。
第二是存量会被各方分化。新车市场存量博弈,没有增量的市场每个汽金资方都来切蛋糕,而且来分蛋糕的人更多了,汽车就金融成为重点关注对象。粥少僧多,所以各家机构出现下滑也是常理。
第三是新能源热点竞争激烈。2022年自然最热门的还是新能源车,除了头部车企早先就配备厂家金融之外,更多的新能源车贷款流入银行、金租、商租体系。所以这个部分看着每家都涨势良好,竞争也会异常激烈。
第四是二手车金融看似虽好,但发展依然需要时间。虽然众多汽车金融公司加大对二手车金融的投入,但是大部分雷声大、雨声小,二手车主战场还是平安、工行、地方银行和融资租赁。同时1600万销量包含重复过户的数据,不完全是零售的数据。二手车新政2023年实施后,预计重复过户的数据会逐步下降,后续二手车交易和金融的数据将更加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