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是第一个广泛使用混凝土的文明,混凝土也成为其建筑的标志性材料。
意大利今日网报道,古罗马人的混凝土制作方式非常独特,主要成分包括石灰、火山灰和火山凝灰岩,通过海水活化及硬化后,再按需塑造成所需形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种混凝土的耐久性很强,可以建造巨大规模和复杂的公共建筑,如竞技场、水道、桥梁、浴场、港口等等。其中最知名的便是罗马斗兽场和万神殿。万神殿的穹顶在建成近两千年后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无钢筋混凝土穹顶。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在《科学》子刊《科学进展》杂志发表一篇论文称,古罗马使用的混凝土还具有一种自我修复特性,这也是如今许多古罗马建筑仍然屹立不倒的原因。
研究人员在拉齐奥大区拉蒂纳省普里韦尔诺市(Priverno)的一个考古遗址中提取了一个约有2000年历史的混凝土样本。
研究人员发现,样本中的一种石灰石碎片并非简简单单的杂质,而是当时的混凝土配方中使用的生石灰接触水后形成的特殊物质。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对混凝土块样本模拟制造了小裂痕,并观察到石灰石碎片与水发生反应,溶解后再次结晶,从而填补了微裂缝和微裂纹。
实际上,和“古罗马混凝土”不同,现代混凝土多是由灰石和粘土烧制,然后与沙子和石膏混合而成。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在耐久性方面却大打折扣。如今的混凝土寿命通常在50年至100年之间,因此需要对建筑进行定期维护。
研究人员认为,古罗马混凝土的技术将有助于改进当今的建筑材料。通过使用生石灰或具有类似特征的化合物,可以使混凝土更加耐用,减少建筑业污染。此外,采用自我修复特性的材料也可以减少建筑维护的成本和频率,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避免过早拆除。
本报图文综合欧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