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何菲:这一刻,让我们同频
新民晚报| 2023-08-22 22:02:09

《我在上海等着你》是一本关于上海都市文化与海派情感的书。

快四年没出版过新书了。在工作之余,我依旧坚持写作,为主流报刊、新媒体头部平台写专栏,有一搭没一搭更新一下自己的公众号……文字是我的生存方式之一,尽管相处密度若即若离。但在我所能表达情感与意图的方式里,文字的神秘加成作用最为明显。文字里藏着一个天堂。


(资料图片)

多年来,我写了不少关于城市文化气质类的文字,还有成人之恋的。不少读者也习惯于用我的文字抵挡寂寞与虚无的考验。人到中年,我的内心已经很少再发生海啸,不过那些曲折幽微、缠绵悱恻和荡气回肠的东西仍能引发我很大的兴致。

我的老师说我是个有好奇心的人,这个特质到老都不会变。成人世界如果还有一座城市,无论能让自己用想象维持对她的感觉,还是能用她维持自己想象的能力,都还是可贵的。我想自己与上海的关系,其弦歌雅意一直会涌动着难以名状的潜流。

《我在上海等着你》是一本关于上海都市文化与海派情感的书。不是一朝写成,是近几年行走、思考和体验结果的选择性集中表达。本书以行走、寻味、风华为线索,链接了魔都的人文、历史、两性、羁旅、生态、心态与世相。有对视、交汇、碰撞的瞬间,也有恪守、沉淀、融合的规则。这些种种,竟也构成了魔都大致的掌纹和褶皱。我只是以魔都红尘中人的视角,从社会生态、艺术文化、两性情感、人际规则等诸方面记述大都市熟男熟女妙趣横生的酸甜际遇,那些独属于上海的世情、温度、肌理、光泽与挥之不去的寂寥,以及形成这些背后的逻辑自洽。

“传奇”这顶帽子很重,上海却扛得起,这座城市有着浑然天成的整体优雅,有着来自根部的生命力和聚合力,且极具吸收力和同化力,既纷纭又规范,吸引了无数有着细腻追求的人。新旧空间在此互动,横街窄巷也有见惯世面的眼锋急智,盖因自开埠以来她就享有城市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也因此上海是复杂的,3D的,演进的,承载某些秘密且不容易被定义的。也因此她让烟火日常拥有了价值,让现实变得值得去生活。想要收获关于上海的独家滋味与感受,必须经过沉浸式的忍耐、体验和等待,以及灵性和诚意的点染。

不过进入上海是有物理与精神门槛的,只有打通她的任督二脉,才能掌握其掌纹与脉息。

十里洋场,浪奔浪流,上海是个大码头,苏州河汇入黄浦江最终奔流入海在地理与文化上的双重意象,使得唯有上海才能被称为“滩”。海派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这绝非中西文化简单粗放的结合,而是中国江南文化的灵动纤秀与西方欧陆文化的高雅精致的一拍即合,是东西方文化中最精美的两大分支文化的精准卡位。将这样的强势文化聚焦在个体身上,必然产生不同程度的矛盾与压力,却也能渐渐打磨出属于各自圆满浩瀚的价值体系。

本书还有少部分写到成年人的情感。人到中年,越发觉得爱情并非爱情本身,而是一条没有设定终点的路。在投入与出离中,寄寓、消融、审视,成就一段不可取代的试炼、个体化的黄金把握和一个更完整的自我,成就一种远见超越未见,寻找让生命极度舒展的超越。

对于这些文字的梳理我不免匆忙,未尽之处也只能以好友徐正濂先生的金句“对于好的破坏,无过于求‘更好’的一闪念”来聊以自慰。感谢黄晓彦先生和整个编辑团队的倾力打造。

从出版成书的节奏上说,我不算高产作家,只希望我的作品能使读者置身疏密有致的磁场里,体会流淌的旖旎、缱绻、澎湃与遗憾,读之能有行云流水、丝滑润泽的感受;而那些止于唇齿、掩于岁月的情感,最好也能诱发亲爱的你们深刻走心的记忆和情意,在某一时刻,我们能达到同频。那种宁静安忍又排山倒海的感觉,是滚滚红尘中的吉光片羽。(何菲)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