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这个夏天,街上的颜色忽然多了起来,亮黄、莓红、果绿、粉紫……人们身上的配色似乎不再一味崇尚克制简约,而更倾向于“乱花渐欲迷人眼”。通过色彩鲜艳的衣服来给自己营造愉悦感、提升正面情绪的“多巴胺穿搭”成了一股时尚潮流,连最新发布的迪奥秋冬成衣秀也以斑斓绚丽的色彩一扫沉郁。“多巴胺”眼见着从一个典型的生僻生物学名词变成了一个大众皆知的流行词。
多巴胺原是指“内源性含氮有机化合物,为酪氨酸(芳香族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经二羟苯丙氨酸所产生的中间产物”,简言之,它就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感情、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多巴胺的另一面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阿尔维德·卡尔森确定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他赢得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人们只取“多巴胺的产生可以让人开心”这一面的作用使这个词风靡一时,成为今夏最时髦的形容词。于是,万物皆可“多巴胺”,咖啡、奶茶、酸奶、气泡水等各路饮品的包装、广告配色也纷纷推陈出新,更加鲜艳明快。
意大利设计理论家里卡尔多·法尔奇内利认为:“如今颜色不再仅仅是一种感官体验或事物的特质,而是作为一种心理范畴,与生产、传播及呈现它的方式共存。”长期以来人们对色彩的批判,让极简配色和智识上的优越感联系在一起。丰富的颜色则是花哨、幼稚的表现。许多人热衷于穿彩色衣服的时间段大部分都在童年,因此穿彩色衣服总让人回忆起小时候。也许今年夏天的这场多巴胺风潮就暗含着对优雅、节制的突破,追求最原始的快乐。
另一个突然从冷僻的专业领域中一下子爆火的例子还有“维特根斯坦”。近日,歌手刀郎以一首风格独特、歌词隐晦的《罗刹海市》突然爆火网络。在《罗刹海市》的结尾中,他生生引入了一位哲学天才,使之难得地被大众注意到——“西边的欧钢有老板,生儿维特根斯坦”,还让维特根斯坦的富二代身份暴露无遗——这位哲学家是奥匈帝国晚期最杰出的企业家之子。
虽然维特根斯坦的思维根本不在于表达人世间的混沌黑白,完全不关心现实社会的是非曲直,而刀郎整张专辑所关心的,全都是当下社会的现状,铺陈于现实,非哲学思辨,但这丝毫不妨碍近几日中国大量听众的脑袋里被刀郎深深植入了这个长长的名字。正如维特根斯坦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对于世界,如果说不出来,就最好保持沉默,而那些不在事态中出现的概念和判断,本身是毫无意义的,是语言对我们的迷惑。如何超越语言对我们的迷惑?我们就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哲学家会对语法规则进行反思和澄清,而普通人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盲目使用语言罢了。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找到专业领域与大众链接的那个点,让轻松消解掉严肃,让“专业”得以拓展知晓度,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运用广泛。(徐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