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述评|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新民晚报| 2023-07-04 14:10:33

昨天一早去体检,碰到一位年轻的爸爸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女孩,穿梭于各个诊室。每次进去检查前,爸爸都会叮嘱女儿:“你就坐在这儿等爸爸,帮我看着包,别乱跑。”


(资料图)

想了想日子,一下子恍然:正好是暑假开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双职工家庭,如果孩子没老人带,可能就是这样的吧。

后来和这对父女聊天,父亲说,一会体检完就送女儿去上爱心暑托班。他很感慨:他和妻子都是外地来沪工作的,父母不在身边,没人带孩子,“这个暑托班,真是帮大忙了”。

这位父亲说的是昨天正式开班的2023年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这也是上海已连续实施十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还首次被纳入2023—2025年市民心工程。

昨天晚间,还有一条与民心工程相关的新闻引人瞩目——随着最后一户租赁户落笔签约,静安区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签约率达到100%,即将启动居民搬场。

笔者曾经去蕃瓜弄采访过。那里的住房条件有多糟糕?有两个关于洗澡的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细节是蕃瓜弄居民周老伯的回忆:因为没有浴室,以前冬天给孩子洗澡,都是烧好热水,调成温度适宜的三大盆放在走廊上。孩子脱了衣服,夫妻俩一个泼水,一个抹沐浴露,然后把一盆盆水泼在孩子身上,快速冲干净,浴巾一包抱回家。

另一个细节是居民吴阿婆的吐槽:她给小儿子在自家对门借了一间小房间,紧靠厕所,只要有人在厕所洗澡,水就会渗到儿子房间里,所以房间墙角处总会放着一个脸盆,人家洗完一次澡,他家就出去倒一盆水。

2022年7月,上海成片旧改历史性任务完成后,无缝衔接地开启了“两旧一村”改造攻坚。像蕃瓜弄小区这样的“小梁薄板”旧住房改造,今年上海要完成28万平方米,此外还要完成12万平方米的中心城区的零星地块旧改,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相比以前的成片旧改,“两旧一村”改造资金筹措更难,但事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像这次静安区为了改造蕃瓜弄小区,预算出资就超过14亿元,而且没有任何经济回报,完全是出于民生改善。

类似的民生实事还有很多,比如建成口袋公园390座,172座纳入城乡公园体系;推广“五床联动”,医养融合解决高龄养老的痛点与难点;启动第二轮“15分钟生活圈”打造,“圈”出美好生活新家园……一张张不断刷新的“民生清单”,兑现着一条条“幸福承诺”。

市委书记陈吉宁强调,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态度,叩问着初心;解决问题的难度,考验着担当;解决问题的力度,检验着开展主题教育的实效。

这些年,上海连续推出16项民心工程,让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尤其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上海紧扣一个“实”字,不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感受。城市更新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民生难题得到有力破解,民生保障覆盖更广,民生服务更加便捷……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见证者,也都是受益者。

前些天,看到一篇《长三角城市高品质生活评价分析报告》,从健康绿色、和谐安宁、智慧便捷、多彩奋进四个维度构建了包含三个层级指标的城市高品质生活评价体系,据此对长三角地区17座主要城市的高品质生活水平进行了测度评价与比较分析,上海排名第一。

上海的生活成本是相当高的,为何能在高品质生活的比拼中独占鳌头?上面提到的那些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可能就是答案。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
古籍善本
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