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过程处置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日常生活中相当比例的湿垃圾,上海正在浦东老港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湿垃圾深度资源化利用基地。如何进一步推动湿垃圾的利用,张江镇探索推出了另一个解决方案——就地处置。
张江镇引进提供湿垃圾就地处置运营服务的技术创新企业上海玖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为其专利技术提供应用场景,已在上海率先实现农村整域湿垃圾处置不出村。通过技术创新迭代,湿垃圾还可进一步转化为有机肥,实现湿垃圾资源化利用。
3吨湿垃圾产出300公斤有机肥原材料
(相关资料图)
4个处置点覆盖张江6个村
伴着一阵低沉的轰鸣,机械臂将装满湿垃圾的分类垃圾桶高高抓起,各色剩菜、剩饭、果皮、虾壳、茶渣等厨余残渣倾泻而出,倒入一个迷彩涂装的四方形设备内。这些湿垃圾随后经历的是完全静谧的微生物降解过程。
近日,记者在张江镇中心村湿垃圾处置点看到如上情形。如今,这台由玖钬环保自主研发生产、注册商标为“欢宝卫士”的智能湿垃圾处置设备,可服务全村近万人,每日湿垃圾分解上限为3吨。2021年引进张江迄今,玖钬环保已在张江布置4个湿垃圾处置点,完全覆盖全镇6个村。
“投入设备前,湿垃圾无需磨碎,只需在设备内经历约24小时的处理,即可完成微生物降解,第二天再处理下一批。” 玖钬环保董事长苏贵明介绍,该公司与中科院、交大等科研院所、高校合作,进行相关设备与微生物技术的研发。在设备载体中投入微生物,让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能够快速降解消化湿垃圾。该设备湿垃圾降解率已达90%—95%,也即“吃”进3吨湿垃圾,产出300公斤有机肥原材料。这些颗粒大小不一的原材料,在经历过筛去杂、二次分拣程序,确保品质均匀后,便可作为有机肥产品投入市场销售,施用于园林绿化。
既要节能减排,也要量化显示
探索打通湿垃圾处置的上下游产业链
玖钬环保的湿垃圾就地处置技术仍在迭代:今年5月,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玖钬环保与德国公司达成合作,成立国内首家中德合资堆肥厂。
“我们现有技术生产出来的有机肥原材料,完全可用于园林绿化。然而,它们毕竟原本是垃圾,所以用回农田仍有一定顾虑。”苏贵明谈及引进德国技术的初衷,“让湿垃圾就地处置产出的肥料,真正达到农业投放标准,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据悉,这家合资公司引进全球领先的生态处理环保技术UTV戈尔膜覆盖系统,可实现工业堆肥4.0。这项生态处理环保技术,不仅可提升肥料中的有机质稳定性,还有效降低了处置成本,堆一吨肥只用两度电,全过程几乎零排放。
与此同时,玖钬环保还与张江镇农投公司正在洽谈将原有的农业废弃物处置点进行改造。改造后,农业和林业废弃物也可高效转化为有机肥。在获取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实现农业和林业碳减排打造“张江样板”。
尽管玖钬环保在湿垃圾处置领域采取了多项高新技术,但在垃圾前期分拣、后期过筛等流程,仍必须用到人工。“在一箱湿垃圾中混入一颗电池,目前的技术手段很难完全实现自动识别分拣。”苏贵明表示,杂质会影响有机肥的纯净度,重金属浓度过高甚至会对土壤、植物产生危害,更不能用于农业生产,“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
“前端”有坚持,“终端”也有探索,这家企业还力求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其中计划将光伏发电与湿垃圾处置点上的设备相连接,让光伏设备产生的电供设备使用,可以将设备用电成本回收至少30%。此外,玖钬环保还已实现了处置点的湿垃圾处置碳足迹和碳减排数据量化显示,该平台不仅可接入街镇、区、市城市管理大平台,为各级政府加强城市运营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未来还有望在碳排放交易等领域产生经济价值,形成全产业链闭环。
曹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