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读!中“关”察|中国AI大模型地图发布 上海处于第一梯队 国内大模型人才普遍不足
新民晚报| 2023-05-29 09:13:28

新民晚报讯(特派记者 郜阳)5月28日,在2023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之一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论坛上,《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发布。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发布79个。中国大模型中,已有半数以上大模型开源,高校/科研机构是开源主力。


(相关资料图)

京粤浙沪处于第一梯队

“从全球已发布的大模型分布来看,中国和美国大幅领先,超过全球总数的80%。美国在大模型数量方面始终居全球首位,中国从2020年起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与美国保持同步增长态势。”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志耘介绍。

她带领团队编写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我国14个省市和地区在开展大模型研发,第一梯队是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其中北京已发布38个大模型。在模型领域分布上,自然语言处理仍是目前大模型研发最活跃的重点领域,其次是多模态领域,在计算机视觉和智能语音等领域的大模型还较少。

报告还指出,北京、江苏、广东、上海等是大模型人才相对较多的地区,为大模型研发提供关键智力要素支撑。但人才总量仍然稀缺,大模型具有较高门槛,需要高素质AI人才,目前各地大模型人才数量均不充足。

“通过大模型的论文发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大模型的学术影响力正在逐步形成。从区域影响力来看,北京、广东、上海三地无论是论文数量还是论文引用量都在国内最高。”赵志耘表示。

从开源创新生态上看,中国大模型中,已有半数以上大模型开源,北京、广东、上海三地开源数量和开源影响力均居国内前三,“清华大学的ChatGLM-6B、复旦大学的MOSS以及百度的文心系列大模型开源影响力最高。”赵志耘说。

面向未来提出四点倡议

“可以预见,语言大模型不会是最终的形态,跨文本、语音、视觉等多模态的大模型正在快速成熟,最终将实现自主学习、实时交互。”当天的论坛中,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指出。

他表示,通用人工智能将引发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变革和重塑,“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将加快实现个性化、专属化的数字医院愿景”。

吴朝晖还判断,人机交互技术将日益革新,将满足情景感知的自动化、实时化和个性化要求,持续颠覆用户体验的同时,达到了智能增强的目的,进而产生超级智能和融合智能等新形态。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早在2017年颁布实施了发展规划,部署了重大项目,建设了开放平台,扩展了应用场景,为国产大模型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营造了良好环境。

面向未来,他发出四点倡议:

一是坚持开源协作,加强大模型技术持续创新,协同解决透明性、稳定性等共性问题,进一步推动算力资源和数字资源开放共享,加快形成大模型的产业生态;

二是坚持场景驱动,加快大模型在制造、医疗、电力等重点领域的落地应用,以应用推动技术迭代升级;

三是坚持技术向善,要以负责任的态度来推动大模型的发展,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和治理体系的研究,同时加强大模型安全可信、隐私保护等技术研发;

四是坚持开放理念,聚焦大模型助力科学发现、工程研发以及环境治理、能源管理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开拓国际合作空间。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