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4月18日,海关总署发布了2023年3月及一季度轮胎出口数据。据统计,今年3月,中国橡胶轮胎(包括但不限于汽车轮胎)出口总量为76万吨,环比增加19万吨,同比大增18.2%;出口金额为132.6亿元,同比增长26.8%,出口均价同比继续上涨。1~3月,中国橡胶轮胎累计出口量为198万吨,同比增长11.1%;出口金额为347.54亿元,增长19.9%。 全力以赴抢开局,中国汽车轮胎出口正在跑出“加速度”。 海外布局是未来竞争关键据了解,近年来,我国轮胎工业实现快速增长,自2006年以来稳居世界最大轮胎生产国和橡胶消费国,轮胎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对国内轮胎行业而言,海外市场是重要的增长点,每年我国轮胎近一半的产量销往海外市场。 “以高性价比产品占领乘用车轮胎市场,是中国轮胎企业的确定性成长空间;同时,海外布局将成为中国轮胎行业竞争的分水岭,也是相关企业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只有进行国际化布局,才能脱颖而出。”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张燕生在一份行业专题报告中指出。 作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轮胎受益于整车销量的稳步增长,目前全球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我国轮胎产品一直具有高性价比优势,为了做大市场,一批中国轮胎企业将产线布局至海外市场,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销、运一体化网络。 汽车行业分析师李恒光表示,海外基地扩能及品牌国际化是国内轮胎行业未来几年成长的主要路径。在他看来,轮胎出海已成当前企业面对发展瓶颈时的最优解,这既是因为海外建厂或贴近消费市场、或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或能有效规避贸易壁垒,更是因为面对国内竞争压力加大,企业需要也必须做出的调整。 现阶段,全球轮胎市场形成了亚太、北美和欧洲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亚太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未来产能向这一地区转移的趋势将继续加强。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轮胎行业不断做大做强。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力资源成本提升,国家和地方性优惠政策减少,国内轮胎市场供需饱和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较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而且面临的贸易风险有所增加。因此,加快海外投资成为了中国轮胎企业突破困局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它们成为全球一流轮胎企业的必由之路。 3月31日,兴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年度业绩公告显示,海外市场对其客车用子午胎钢帘线的需求保持良好势头,销量同比增长5.1%,达36.45万吨。据悉,2022年,受疫情反复影响,国内市场对子午胎钢帘线的需求下跌,但该公司海外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对整体业务起到了补偿和支持作用,另外由于产品平均售价上升,从而使企业收益增加。 出口成为重要业务增长点“截至目前,公司旗下的KAPSEN、HABILEAD、ROADBOSS、DURUN四大品牌畅销美洲、欧洲、中东、非洲、东南亚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还在其中6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品牌独家代理。出口销量分别占到半钢子午线轮胎65%的产能和全钢子午线轮胎50%的产能,高性能、高品质产品占比40%以上。”山东华盛橡胶集团(以下简称“华盛集团”)副总经理延海明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出口是其重要的业务增长点。据介绍,华盛集团历来重视国际市场的开发和布局,积极参加境内外专业展会,定期拜访客户调研市场,从终端市场获取了宝贵的信息资料,用以指导公司开发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化产品,并取得了丰硕的营销成果。目前,华盛集团已位列国际化全球轮胎50强企业,出口额多年进入山东省出口企业百强名单。 “今年一季度,我们实现销量567989条,创下近5年来一季度销量新高,出口创汇7196.2万美元。公司的主要出口市场包括巴基斯坦、加拿大、埃及、阿联酋、智利、喀麦隆等,并在巴基斯坦、喀麦隆、埃及、阿联酋市占率位居榜首。”朝阳浪马轮胎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由于实施技术革新,国内轮胎行业制造与装备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智能制造推动生产效率持续提升;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促使产品性价比优势扩大,尤其是部分具备实力及前瞻性的企业积极推进国内优势产能向海外扩张,使得中国轮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浦林成山2022年财报显示,去年其国内、国际经销商渠道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8亿元、56.53亿元,各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3.1%和69.3%。浦林成山董事长车宏志表示,自2018年上市以来,公司坚定践行国际化发展战略,其中智能工厂的建设与海外产能布局,奠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根据森麒麟2022年财报,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92亿元,同比增长21.53%,归母净利润8.01亿元,同比增长6.30%;2020~2022年,产品外销比例均在86%以上,北美为公司轮胎外销的主要目标市场,除北美外,公司在欧洲、亚太、南美、非洲等地也均有销售布局。 “走出去”节奏不断加快资料显示,2014年以来,美国不断推进对华轮胎“双反”政策,中国企业掀起海外建厂热潮,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承接主要产能。其中,中策、玲珑轮胎、森麒麟等多家企业的海外第一工厂均建于泰国。而由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具有丰富的天然橡胶资源,中国企业的入驻也推动当地轮胎产能的迅速增长。 2011年,赛轮轮胎在越南投资设立赛轮(越南)有限公司项目;2012年,玲珑轮胎在泰国投资建立轮胎工厂;2014年,中策橡胶在泰国投资建立轮胎加工厂;2014年,森麒麟海外布局战略正式启动,同年8月与泰国泰华树胶达成合作协议,2016年并购泰国立盛橡胶工业园……不难发现,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轮胎企业选择布局海外市场。 2023年,中国轮胎海外建厂节奏加速,森麒麟、双星等多家轮胎企业纷纷宣布计划建设海外工厂,万力轮胎、华东橡胶等也透露了海外建厂计划。 3月29日,青岛双星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在柬埔寨投资建厂的议案。该公司将在柬埔寨投资14.38亿元,建立年产700万条半钢子午胎和150万条全钢子午胎的轮胎工厂,达产后年收入将达27亿元,利润将达5亿元。 3月3日,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与摩洛哥丹吉尔科技城项目公司正式签署土地购置协议,用于森麒麟摩洛哥工厂项目建设。据悉,工厂投资额约3亿美元,计划2023年7月开始建设,建设周期18个月,全面投产后年产能将达到600万条高性能轿车、轻卡子午线轮胎。这是森麒麟计划建设的第三家海外工厂,也是中国企业投建的第一家非洲海外轮胎工厂。 此外,万力轮胎近期也在其经销商会议上透露,将积极布局海内外生产基地,但具体时间和选址,尚未公布。而在此前,山东跃龙集团也曾表示,拟赴东南亚投资建设年产120万套高性能全钢子午线轮胎及5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 根据一项截至去年上半年的不完全统计,共有13家中国轮胎制造商,在海外设立16处生产基地,为中国轮胎企业抵御贸易壁垒,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投资建厂,我国部分轮胎企业还通过收购方式实现海外产能扩张,比如,中国化工集团收购意大利倍耐力轮胎、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增资控股锦湖轮胎等。 突破贸易壁垒势在必行我国汽车轮胎出口历来比重较高,近年来,随着产能不断增长乃至过剩,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的局面下,积极“走出去”成为中国轮胎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李恒光看来,贸易壁垒增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轮胎企业的出口;原材料及海运成本高企,以及我国对天然橡胶的进口依存度仍将长期存在,加大了我国轮胎企业的成本压力,影响轮胎产品的毛利率水平,因此很多国内头部胎企会加速海外布局。 整体而言,海外建厂可有效减小贸易壁垒造成的负面影响,虽然海外市场也可能遭受欧美“双反”制裁,但其力度与频率往往较低。此外,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选择贸易环境较好的地区进行建厂,基本上可以规避贸易风险。 延海明也表示,随着中国轮胎企业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自2001年以来,美国、欧盟、印度、南非、巴西、埃及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对中国轮胎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为突破“双反”调查带来的贸易限制,华盛集团一方面积极参与应诉,另一方面积极筹措并采取海外代加工、投资建设海外工厂、设立海外仓等措施,谋求打破贸易壁垒,实现对外出口的稳定增长。 “赛轮轮胎在越南拥有橡胶种植加工厂,青岛双星在马来西亚拥有橡胶加工厂。在橡胶主产地拥有种植园,意味着可以保证轮胎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很大程度上规避天然橡胶价格波动对于自身毛利率的影响。”李恒光认为,在海外投资建厂、拥有橡胶种植园,可以解决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问题,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同时还能有效规避国际贸易壁垒、转移过剩产能,从而促进我国轮胎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现橡胶轮胎行业的转型升级。 有业内专家也指出:“从目前在海外建厂的轮胎企业发展情况来看,此举确实是促进出口的不错机会,也是企业应对‘突发情况’和做大做强的可行之路。”外贸经营风险不容忽视中国汽车轮胎出口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近日召开的2023年中国橡胶年会上,有行业专家表示,我国轮胎在海外市场的压力有所增加。我国轮胎出口虽有优势,但受到发达国家经济不振,传统优势市场需求面临衰退,加上其他国家和地区轮胎生产供给能力扩大、竞争优势逐步凸显等因素影响,出口市场的拐点可能已经到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秘书长史一锋介绍称,全球经济周期性衰退不可避免,未来市场不排除出现更大波动的可能性,国内产能释放对外依赖度过高,所面临风险将越来越大,特别是不少民营轮胎企业其对外依赖度非常高,东南亚地区国家轮胎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在不断冲击、挤压我国出口份额,另外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内轮胎行业和企业有必要尽快加强研究和协调。 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金荣认为,最近几年,中国轮胎行业经历了全球供应链大震荡、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俄乌冲突等,生存环境及产业链已发生重大变化。受“双碳”目标及环保政策影响,在煤焦油产出及改性沥青需求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炭黑产品的独有优势正在弱化;炭黑已成为轮胎配方中,体积成本最贵的非助剂类原材料。同时,欧美国家开始强调“近岸外包”、“友岸外包”,将所谓“供应链安全”置于产品本身之上。 “前两年,中国轮胎靠外贸支撑住微增长的发展速度,但那是在全球供应链不正常情况下取得的成绩。如今,轮胎企业对国际市场需求不要盲目乐观。”在沈金荣看来,轮胎行业面临的变化很多是不可逆的,广大从业者需加倍努力,才能保持轮胎“中国制造”的优势。 发展底气来自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汽车轮胎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一个重大课题,即如何将“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品牌”,推动“轮胎大国”走向“轮胎强国”。 赛轮轮胎董事长刘燕华坦言,外部环境只会越来越复杂。但她认为,国际化布局是公司成长的必然,如果想成为头部公司,必须“走出去”打出一片新天地。 玲珑轮胎董事长王锋表示,未来技术的比拼将会在市场竞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从“轮胎大国”到“轮胎强国”的转变同样也需要依赖行业内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推出,逐步缩小与国外一流企业的差距。 “转型升级、绿色低碳、智能化、高质量高附加值等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推动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真正实现由‘轮胎大国’向‘轮胎强国’迈进。”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雷昌纯表示。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徐文英认为,我国轮胎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强制标准变化,相关企业要提前应对,这是轮胎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之一。并且我国轮胎企业一定要重视研发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研发能力。 受中国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带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专用轮胎的研发起步较早,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突破,新能源汽车专用轮胎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在李恒光看来,电动汽车专用轮胎为轮胎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极,或将成为我国轮胎产业弯道超车,实现中国轮胎强国梦的一次机会。 沈金荣也表示,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新能源车领域“中国制造”走在前列,完全扭转了乘用车以国外品牌为主的局面,进而将影响中国的轮胎产业的发展。 “未来,我们将坚持高品质、高端化路线,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进一步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投入,进一步丰富新能源汽车专用轮胎产品线,力争3~5年内高端化产品占比达80%以上。通过海外建厂、海外直营、海外仓等方式优化海外营销渠道,更加贴近海外客户,深耕海外市场,为用户持续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延海明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