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信托成立、募集市场继续降温。6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来自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周(5月24日-30日)共有223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环比减少25.17%;募集资金131.45亿元,环比减少13.74%,已经连续两周出现下滑。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连续下滑一方面是长假的影响,信托公司在产品投放上后劲不足,另一方面就是非标类产品的额度有限,资金募集相对困难。
在上周的集合信托市场中,非标类、标品类信托产品成立规模均出现下滑,非标类产品成立数量112款,环比减少13.18%,募集规模75.92亿元,环比减少12.93%。标品信托产品成立数量111款,环比减少34.32%,募集规模55.52亿元,环比增加25.44%。其中,投向债券投资类产品70款,环比减少37.50%,募集规模42.48亿元,环比增加42.60%;股票投资类产品27款,环比下滑34.15%,募集规模3.09亿元,环比下滑56.48%。
而在此之前,集合信托市场也已经历了一次降温,5月17日-23日集合信托成立市场热度下滑,周募集规模大幅下滑。当周共有298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环比减少20.95%;募集资金152.39亿元,环比减少30.40%。
谈及集合信托市场连续两周降温的原因,用益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喻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一方面是长假的影响,长假后集合信托产品的发行在飙高后持续下行,信托公司在产品投放上后劲不足;另一方面就是非标类产品的额度有限,标品信托的比重越来越高,投资者接受程度有限,资金募集相对困难。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经进入倒计时,在非标融资类产品压降的背景下,信托公司面临不小压力,此前有信托公司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就曾直言,“目前,信托公司面临较大的压降非标资产规模的压力,并且新的创收能力较强的业务模式仍有待培育。信托公司长期以来擅长非标业务,但在标品业务方面经验不足”。
从具体的投向来看,与市场整体热度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础产业领域产品募资规模的大幅增加。数据显示,上周基础产业类信托募集资金18.28亿元,环比增加43.14%。金融、房地产、工商企业类信托的募集资金均出现下滑,工商企业类信托下滑幅度最大,募集资金3.05亿元,环比减少56.08%,其次是房地产类信托的募集规模29.74亿元,环比减少26.07%;金融类集合信托募集资金70.36亿元,环比减少17.67%。
对于信托业而言,新基建不仅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领域,同时也为信托公司转型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拓展新的空间。但喻智认为,“基础产业类产品成立规模大幅增加偶然性因素比较多。2021年以来,基础产业类产品的表现平淡。相较于去年,国内地方政府和城投平台的融资环境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传统领域的收紧和新基建方向上的政策红利,促使信托公司也在积极转型和改造,但目前还处在探索期,进展相对迟缓”。
从开年至今的走势来看,基础产业类信托募集资金规模增减不一,1月基础产业信托募集资金243.70亿元,与上月同时点相比增长8.85%;2月、3月基础产业信托募集资金出现下滑,分别为227.94亿元、219.22亿元,环比分别减少6.47%、3.82%;4月基础产业类信托规模小幅增加,募集资金为241.15亿元。
喻智进一步解释称,短期内基础产业领域的集合信托产品大概率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增长,还需要等待新的业务模式的成熟。未来,其他投向的产品中,房地产压降的大趋势不改,金融领域尤其是证券市场投资大概率会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工商企业领域的集合信托产品随着宏观经济向好,可能会有较好的增长。
从投资者较为关心的收益率走势来看,上周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继续在“7”下方波动,新成立的集合信托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6.84%,环比增加0.02个百分点;集合产品周平均期限为1.98年,环比减少0.11年。
“从近五周的走势来看,集合信托产品的收益出现缓慢下行的趋势。一方面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通胀输入影响下,国内同样面临通胀压力;另一方面信托行业呈现出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展业风格相对稳健。”喻智说道。(记者孟凡霞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