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简讯:与扶霞一起“寻味东西”
新民晚报| 2023-05-16 22:10:35

“我对中国美食的兴趣无限,我觉得三辈子都学不完。”“应该把文化和美食连接起来。把东西方的文化和美食连接起来,大家的隔阂越来越少,偏见越来越少,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5月14日,“我在全世界吃东西——扶霞作品分享会”在建投书局举行。


(资料图)

扶霞·邓洛普是著名美食作家,成长在英国牛津,曾在剑桥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后在伦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专业,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扶霞研究中国烹饪及中国饮食文化逾二十年,著有《鱼翅与花椒》《川菜》等多部作品。《鱼翅与花椒》于2018年出版,发行量突破20万,这是出版方上海译文出版社和扶霞始料未及的。《寻味东西》去年出版后也受到很多读者好评,销量稳健。此次是三年来扶霞回到中国之后第一次与读者在线下分享《寻味东西》。

在《寻味东西》中,扶霞将目光从中国转向了世界。如果说《鱼翅与花椒》是一本以美食为线索展开的“寻路中国”之旅,那么在《寻味东西》里,她更多的是寻味世界美食,探寻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她是带着好奇、理解与包容,试图跨越东西版图,竭力打破饮食文化的偏见之墙。

“我对中国美食兴趣无限”

在分享会上,扶霞表示:“我对中国美食的兴趣无限,我觉得一辈子都学不完,三辈子都学不完。”她常常说自己吃的太多了,但从未担心“工伤”,因为“我的食欲比我的担心更大一点。”每次去全国各地,她最大的担心就是请她的人太多,每一顿都有很多菜。菜多得吃不过来怎么办?扶霞说:“一个原则,如果有好菜我肯定要吃。”

“点好中国菜是技术,也是艺术”

在扶霞看来,中国菜博大精深,品类丰富,很讲究平衡,也是多元化的体现。她说:“中餐重搭配。很多外国朋友去一个中餐馆,他们点菜的方法是每个人选一个最喜欢的菜,这样其实很容易重复,菜可能都是颜色深的。如果三个人都点了糖醋味或者红烧的菜,就太重复了,口味重了。如果三个人都点油炸的,太干,太油。所以我觉得点好中国菜,肯定是一种技术,可以说也是一种艺术。我觉得中国人很自然地会点菜,搭配得比一般外国人好。”“我注意到很多中国朋友点菜的时候,会点一些很有味道的很好吃的菜,可是肯定会配一个清淡的蔬菜,比如炒青菜。在四川必须要有一个汤,川菜很浓,麻和辣都有,经常配一个清汤。这样搭配很自然,很好。”“我也注意到在上海,咸肉菜饭很好吃,配一碗汤,喝一口汤水,吃一口饭,好舒服。我觉得好多外国人去中餐馆,对中餐有一个奇怪的偏见,他们认为不健康。其实,这里面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们点的菜都是油炸的,有很多盐和糖,这是点菜的问题,不是菜本身的问题。”

认真写菜谱,研究“食之史”

在书中,扶霞写了一些菜谱,最重要的目的是让读者能做出好菜,“所以我很认真地写食材和做法。因为我觉得一个写菜谱的作家要负责让读者花的钱、花的时间不浪费。”

《寻味东西》责编范炜炜介绍,《鱼翅与花椒》基本上是扶霞半自传一样的作品——她年轻时候的自传。而《寻味东西》谈到了很多,包括扶霞作为一个真正的美食专家的一些观点和研究。”书中有一部分叫“食之史”,专门探究著名菜肴的历史,这也是读者比较感兴趣的。比如川菜中的宫保鸡丁,扶霞研究过,菜名源于丁宝桢,他在贵州当过兵、当过官,之后去了山东济南一段时间,最后去了成都。贵州有宫保鸡,川菜有宫保鸡丁,济南有炒鸡丁,做法、配料、味道等都不一样,菜名跟丁宝桢有关系,但实际没有确切的关系,就是有传说。一位外国的中餐美食家来做的这些研究,让读者觉得更有意思。

在扶霞看来,应该把文化和美食连接起来。把东西方的文化和美食都连接起来,大家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少,偏见越来越少,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了。

与扶霞一起“吃”东西。分享会上,大家一起谈扶霞的作品,聊最近吃了什么美食,感受食物带来的美好和新奇,打开看向世界的眼睛。(嘉时)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