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6时许,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虹纺居民区有一幢楼出现密接者被封控。正在家里做晚饭的社工孙艳艳得到消息,留下10岁的儿子一人在家,就赶往现场当“大白”。
她和同事们一起和居民做解释工作,陪同社区医生上门一家一家做核酸,让每一位居民签署承诺书并拍照,然后把拍下来的承诺书全部打印,一人一档。她整理完资料回到家,已近凌晨,看着已经熟睡的儿子,既心疼又愧疚。
因为父母在外地,丈夫是现役军人,平时聚少离多,隔几个星期才能见一次。10岁的儿子一直由孙艳艳独自照顾。本轮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因为经常要加班,只能让儿子自己在家上网课。两周前,也是居民区有一幢楼出现密接者要封控。孙艳艳半夜10时许接到领导电话,当时儿子已经熟睡,她留下一张纸条,就出门了。路上想想不放心,又请朋友来照看一下。
“同事们都很体谅我,总是让我少做点,但每个人都很辛苦,我也应该要尽自己的一份力。自己在这工作的时间长,居民人头熟,做起事情来可以快一点。”孙艳艳说,“至于我们家的困难,是暂时的,也是可以应对的。我对孩子有信心,他很懂事,我不在家,也会认真上课。”
社区人员排摸,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帮助居民买菜买药,记录社区健康监测人员的体温和行程……孙艳艳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她告诉记者,因为小区很多是上班族,排摸工作只能晚上做。有些人家是老人白天帮着带小孩,到了晚上父母会把小孩接走,这些情况也都要了解清楚。另外,对待老年人,一定要有耐心。在第一次封控的那幢楼里,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耳朵不好,每次孙艳艳带着社区医生上门给她做核酸时,都要敲门敲上很长时间,老太太才能听见开门。
“虽然挺累的,但检测完后,还是蛮有成就感的,老人也蛮感动。”
因为疫情,孙艳艳的丈夫暂时也回不了家,两个人只能每天晚上视频聊上几句。丈夫说:“以前是你天天叮嘱我,现在是我天天叮嘱你,一定要注意防护,注意身体。”问及现在最大的心愿,孙艳艳满怀期待:“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疫情赶紧过去,我们小区平平安安的,所有的小区都平平安安的,大家都平平安安的。”
新民晚报记者 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