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和小一样,有长处,也有短处。
王熙凤向刘姥姥诉苦,说贾家“外面看虽是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实际上,大也有大的好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那么四面威风,声震京华,不就是因为是钟鸣鼎食的“大”族吗?试想,哪个小户人家能上演这样一出绮丽而空幻的“红楼梦”?
不过,王熙凤的话又确实点出了“大”也有“难”的一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和小一样,有长处,也有短处。在某种情况下,大比小好;换了一种情况,也许小比大好。比方说,大船能抗风浪,要漂洋过海,就得坐大船;然而,“小船好掉头”,在小河里行进,却宜乘小船。人的生活,既需要轰轰烈烈的“大”,也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小。
这启示我们,在发展事业中要注意大小结合,该大则大,该小宜小,因时因地因情况而定,既不盲目求大,也不一味恋小,让大小结合,创造出美好的生活。拿发展经济来说,就既要重视大企业的贡献,也不可忽视中小企业的作用。中小企业规模虽小,但数量众多,小中有大,从全国来看,在产值、利润以及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都超过半壁江山,而且机制灵活,贴近市场,能更好地为百姓提供个性化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大商场、大超市、大公司,这是显示大上海之“大”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传统的小店铺一度消失过快,使市民油然而生缅怀之情。小店过去都开在弄口巷尾,经营的虽是小商品,却为居民提供了方便灵活的服务,而且卖买双方多为熟人,日久生情,为城市生活增添了人文情怀。近年来,各种特色小店得到提倡扶持,增长甚快,注册的商业个体户与日俱增,以至上海年前有条件举行“逛马路节”,让市民与游客逛有特色的小马路,逛有特色的小商店,一时成为关注热点,小马路与小店铺也成为“有容乃大”的大上海的一道亮丽风景。电影《爱情神话》的故事发生在大上海,但其背景并未写大马路、大建筑、大商场,展现的却是别有风情的小街道、小民居、小店铺,以独特的“小角度”成功地展现了大上海,赢来粉丝无数。
城市是个活体,要不断推陈出新。前段时期,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城市的更新采取了大块面大规模的改造方法,大上海得以迅速“旧貌换新颜”,其大刀阔斧的做法在当时是必要的。然而,城市的常态更新,则应当是持续而渐进的,不宜再用大拆大建的方法,而需要以“润物细无声”的“微更新”方法,推动城市品质的不断提升。近年来,上海通过各种微创手术,改变了许多老旧社区的陈旧逼仄状况,让老旧建筑“老得优雅,旧得有味”,适应现代生活需要。与大公园、大运动场、大剧场、大马路相对应的,充分发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边边角角的空间,让许多居民出门就能遇上小公园、小健身场、小会客厅以及任意漫步的绿色小道。这一切的“小美好”,有效地显示了大上海品质新一轮的成长。
由此可见,要辩证地看待大与小,两者本身都含有长与短,同时又可以互相转化,因而,不宜笼统地说“大”好还是“小”好,而要依情况而定。只是无论选“大”还是用“小”,都应该做好做强,都不要像贾家那样,“外面虽是烈烈轰轰”,“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就特别需要用心用力,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度,既“在细微之处见精神”,也“在细微之处见真章”,大上海必然会越来越彰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光辉。(江曾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