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他从“守卫者”做成了“扫地僧”
新民晚报| 2022-03-11 20:43:37

“参与响应的814户用户中,共有770户远程调用“唤醒”成功,并基于负荷集成商提前配置的策略,成功执行了‘无感调控’。”近日,郑庆荣主持开展的填谷需求响应中,户均影响更小、调控精度更高、响应时效更快、电网调控更可靠的“无感调控”模式得到了验证,上海需求侧管理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小步。

郑庆荣是国网上海电力客服中心需求侧管理中心主任,也是上海负荷管理工作的“同龄人”。26年来,他已从电网安全的“守卫者”做成了徒弟眼中的“扫地僧”,守卫着上海电网安全运行的这道防线。

筑牢防线 电网安全的“守卫者”

1996年,20岁的郑庆荣成为了一名电力人。当时,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上海市的用电负荷和用电量超出了供电能力,拉闸限电成为上海电网不得已而经常为之的手段。

上海市政府和当时的上海市电力公司很快引进了负荷管理理念,建成了国内首套负荷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便是在用电高峰时刻对客户实施限电。此后几年的实践让郑庆荣发现,此举较拉闸限电对客户的影响要小得多,但还有不足之处。

原来,每年夏季二三十次频繁限电让接入系统的工业大客户不得不被动打乱生产节奏。此外,由于单次限电从下发通知到执行到位只有30分钟时限,客户往往来不及调整生产,如2001年的一次限电,一批大众汽车的车体喷涂进行到一半,就不得不返工,损失数以十万元计。

客户的难处时刻牵动着郑庆荣的心。2002年-2004年期间,随着接入负荷管理系统客户类型和数量的逐步增加,郑庆荣带着工作小组,寻找增加负荷管理能力、降低对客户生产影响的新思路——引入错峰、避峰的手段,提前两天便可给出计划,便于客户更好安排内部生产经营,减少损失。

2002年12月26日,上海首次试点实施有序用电,郑庆荣坐在指挥台前发布指令。2126家错避峰客户按照事前通知合理调整生产用电,2500个接入系统的客户同步执行系统限电,双管齐下,共计削减高峰负荷30万千瓦,试点成功

自此,上海逐步形成“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的有序用电工作程序。2004年,郑庆荣编写的上海市有序用电典型经验入选国家电网典型经验库,在全国推广实施。

此后,受惠于供电能力的快速发展,上海电力电量需求得到满足。2013年以后,上海再未正式实施过有序用电操作。但是,对郑庆荣来说,编制有序用电方案、组织开展有序用电演练、保障有序用电执行有效等事情依旧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工作;他也会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个季度都对系统的主站、终端、基站、信道等进行检查、巡视和维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转,不出任何差错。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郑庆荣照例完成了迎峰度夏(冬)有序用电方案的编制,并开展了应急演练。“‘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这是有序用电工作的原则,只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好需求侧负荷调节作用,守牢上海电网的安全防线。”他说。

先行先试 负荷管理的“开拓者”

不断降低负荷管理对客户的影响,用更柔性、更主动的方式调节用电负荷,这是郑庆荣始终追求的目标。

为了寻找突破口,2014年1月到4月,郑庆荣带领部门同事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倾听客户心声,十几场调研会议让他明确了一定要将市场化手段引入负荷管理工作。“最理想的状态是所有的客户都自愿参与,这样就能把对客户的影响降到最低了。”郑庆荣始终把客户利益放在心头。

2014年,上海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以经济补偿等措施鼓励客户自愿降负荷,变被动的接受指令为主动举手“认购”指标,在夏季用电高峰季节成功实施需求响应试点。此后,上海每年都会实施需求响应,并形成了“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的负荷管理工作机制。

为提升需求响应的反应速度,2019年,郑庆荣再一次突破创新,组织开展了国网上海电力迎峰度冬需求响应暨虚拟电厂运营项目试点工作。当年12月5日,他再次站上负荷管理主站的指挥台,调度虚拟电厂运营体系重组碎片化的负荷,让电力需求响应变得更柔和、更智能。

“从开展虚拟电厂工作以来,我们不断挖掘可调负荷资源,包括楼宇、电动汽车、5G通信基站等新型主体都成为了负荷管理系统的接入客户。”郑庆荣心中有一幅蓝图,“未来,我们有信心以更灵活的调用方式、更快速的反应能力,确保电网的可靠运行。”

画好这幅蓝图,不仅要靠郑庆荣的智力擘画,也要靠客户们的鼎力支持。负荷管理工作每一步前行的背后,是郑庆荣与广大客户之间频繁的沟通、细致的答疑。郑庆荣的办公桌上常备着两件东西——大水杯、润喉糖,这就是工作带给他的习惯。

郑庆荣的脚步停不下来。2022年春节期间,他又成功验证了“无感调控”模式的应用可行性。“用户在执行需求响应的过程中不需要主动进行任何操作,同时正常的生产、生活也不会受到影响。“ 郑庆荣解释道,“用户体验感更好了,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也有利于需求响应常态化开展。”

带教传承 深耕业务的“扫地僧”

在2021年11月开展的四季度及迎峰度冬有序用电演练中,28岁的汤卓凡忙前忙后,在前期一直负责与各区经委和各类客户联系、解释。身为需求侧管理中心的新鲜血液,工作3年来,她已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多面手。

“我这身功夫,全是‘扫地僧’教的。”汤卓凡的“扫地僧”师父就是郑庆荣。她说,作为国网公司有序用电专家和用电负荷管理系统专家,郑庆荣是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老法师”。只要遇到有关负荷管理的问题,他的专业回答总能洞中肯綮。

“只有让一个个汤卓凡都尽快成长起来,上海的用电负荷管理工作才能越做越好。”作为部门主任、党支部书记的郑庆荣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即使本职工作再忙,也从不在培养新人方面吝惜时间和精力。2016年,郑庆荣带队完成的创新项目“优能UNION:用电侧负荷交易平台的构建”获得了国家电网公司第二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金奖。2019年,他带队完成的“城市电仓”项目又获得了第五届大赛的金奖。

“我当年和他们一样,一毕业从事负荷管理工作,只不过当时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早已平地起高楼了。”郑庆荣说。

用电负荷管理工作的技术性较强,特别是对刚入职的新人来说,理解难度很大。针对每年新入职的员工,郑庆荣都会在新员工轮岗期间准备课程,为他们讲授有关用电负荷管理的知识。今年,他将课时扩充到了46节。

“当前,我们正在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在此过程中,负荷管理仍将发挥出重要作用。”郑庆荣说,“未来是年轻人的,我希望能和他们一起,让负荷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新民晚报记者 罗水元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