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焦点|旧改大决战之后,零星地块旧改如何继续造福市民?
新民晚报| 2022-03-10 09:42:32

“阳光终于照到我了!”听到旧改启动消息的那一刻,60岁的张文娟喜极而泣。

1987年,张文娟嫁到当时还是老闸北的中兴路1377弄,住进了那间10多平方米的棚户简屋。打那时候起,她就一直期盼着旧改。30多年来,从希望到失望,从失望到绝望,再到梦想突然成真……个中辛酸,唯有亲历的人才能体会。

今年,上海旧改将迎来历史性时刻。经过持续30年不懈努力,成片二级以下旧里将彻底消失在上海版图。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大规模旧改收尾之后,上海又将全面打响零星旧改攻坚战,推进城市更新,通过“留改拆”并举的方式,补齐城市短板,注重提升功能,增强城市活力。

张阿姨家所在的195街坊,就属于静安区试点推进的零星旧改地块。与成片旧改相比,这些地块面积小,位置尴尬,商业开发价值几乎为零。但为了改善民生,各级政府还是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圆老百姓的新居梦。

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建议在政策和资金筹措上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一地一策”推进零星地块旧改,引发各界关注。

96岁老人期待“阳光自由”

昨天,上海阳光灿烂。午后时分,当记者艰难地爬上狭窄、陡峭、昏暗的木制楼梯,来到96岁的游国鸾老人家中时,她正躺在床上休息。

老人耳朵不好,大声说话也很难听清。面对记者询问,满头白发的她一直笑眯眯的点着头,却不发一言。“妈妈爱晒太阳,屋里晒不到,我们就经常轮流搀扶着她下楼。”老人的女儿,齐南朝、齐南萍姐妹告诉记者,虽说老人腿脚还算好,但上上下下还是极为不便,毕竟,姐妹俩也是60出头的老人了。

住着破旧的棚户简屋,60多岁的老人照顾90多岁的老人,其中艰难可想而知。令人欣慰的是,她们总算盼到了旧改启动的消息。“我们家姐妹三个,都是出生在这里的,这么多年了,终于等到这里也要动了,刚听说的时候,真的像中奖一样!”

齐南朝告诉记者,老人听到消息,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一辈子住在这里,年事已高,故土难离,又担心今后怎么看病就医。“我们就劝她,辛苦了一辈子,也该住住新房子了。”

195街坊位于中兴路1377弄一排排新公房中间,从外面走进这里,先要下三级台阶。整个小区环境还算整洁,很难想象里面还“包裹”着这样一处破旧逼仄、违建丛生的棚户简屋,就像是另一片天地,与四周格格不入。

张文娟就住在这排旧式里弄房屋最靠外的一间。她和儿子,还有89岁的老母亲挤在12平方米的屋子里,一住就是几十年。因为是一楼,和二楼的游国鸾老人相比,她最大的苦恼不是晒不到太阳,而是地势低洼,一下雨就污水反流、积水满屋。

“每年夏天,7、8、9三个月,是最难熬的时候。”张文娟说,这些年居委、街道、12345、110的电话她都打遍了。“有时半夜睡得好好的,下起了大雨,上面漏水,下面积水,真是苦透苦透。”张文娟告诉记者,满屋臭水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吓人的是有一次她从床上下来,眼看踩到水上,突然感到不对劲,马上把脚收了回去,漏电了!“那回把我吓死了,后来我就在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夏天就住在那里。”回忆这么多年吃过的苦,张文娟险些落泪。

居委干部谢始聪告诉记者,195街坊一共住了13户居民,其中7户是有土地证的私房,6户是使用权公房。“今年3月4日,195街坊零星地块旧区改建意愿征询投票,13张投票,13张赞成,同意率100%。”谢始聪说,因为此前就有消息在传,所以今年春节前,居委提前把消息告诉了居民们。“跟大家交个底,也算是一份过年大礼包。”尽管如此,正式签约那天,所有人还是激动不已,脸上挂满了笑容。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家一直盼着旧改。”同样在195街坊长大的许先生告诉记者,签约那天他特别开心,也特别感慨,尽管老人不在了,但他还是在心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

“三分法”推动零星地块旧改

发生在游阿婆、张阿姨身上的故事,也将在更多人身上发生。

昨天下午,杨浦区召开2022年旧改攻坚战启动大会,宣布继2021年全面完成全区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大决战之后,今年将启动剩余10个零星旧改地块的改造,涉及600余户,面积约1.18万平方米。

作为上海旧改的主战场之一,多年来,杨浦旧改取得了全市瞩目的成绩。2021年成功启动16个旧改征收基地签约并实现高比例生效,在启动“二次征询”的基地中,13个基地在首日都达到99%以上的签约率,其中2个基地实现100%签约。全年完成征收15508户,拆除旧住房37.95万平方米,收尾8个基地,全面完成杨浦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任务。

今年是杨浦完成零星旧里改造的收官之年,也是收尾攻坚之年。杨浦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将继续坚持和发扬好“我为亲人搞征收”的理念和依法阳光征收的原则,彰显民生温度,持续加大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力度,全面完成杨浦剩余零星旧里地块改造,全力推进存量征收基地收尾,更快实现杨浦“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跃升。

在上海,旧区改造工作被列为16项民心工程之首。记者昨天从市旧改办获悉,2021年,中心城区全年共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90.1万平方米、4.5万户,达到全年计划任务的130%。

2022年,全市剩余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约20万平方米、1.1万户,截至2月底,已完成约3.9万平方米、1700户。力争4月底前基本完成二轮征询居民签约生效。

另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心城区有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约48.4万平方米、1.7万户,集中在黄浦、虹口、杨浦、静安等区;截至2021年底,已完成改造5.4万平方米、0.2万户,还剩43万平方米,1.5万户。

据市旧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的零星旧改在改造方式上采取三分法:已启动的零星旧改地块(包括结合成片旧改带征的地块),保持政策连续性,继续按原计划和方式实施征收;规划明确为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社区配套服务等公建配套设施以及绿化、市政、道路用地性质的零星旧改地块,按规划实施征收;其他零星旧改地块,探索实施以“留房留人”为主的旧住房更新改造方式。

目前,上海零星地块旧改正在稳妥有序推进,同时积极探索实施“留房留人”为主的零星旧改项目。在政策供给上,上海明确了对零星旧改衔接成片旧改政策、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优化征收补偿机制、加大规划用地支持、强化历史风貌保护、夯实资金保障措施、完善司法保障机制、加强其他政策保障等扶持政策。

市旧改办、市房管局表示,将细化完善静安、徐汇等区旧住房更新改造试点工作方案,通过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完善相关管理流程、审批等环节。

此外,在统筹历史风貌保护和旧区改造方面,上海也在优化细化实施方案,对住建部同意先行试点的虹口区17街坊、黄浦区中海项目、黄浦区建工新昌路7街坊和黄浦区乔家路地块,坚持应保尽保,尽可能地保留老建筑和历史风貌。

目前,根据《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市住建委正在会同市相关部门细化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并在外滩第二立面等项目加快试点,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零星旧改与城市更新结合

因为缺少商业开发价值,零星地块的旧改,往往是纯投入,资金筹措压力很大。今年全国两会上,就如何推进零星地块旧区改造,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不少代表提出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黄浦区委书记杲云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黄浦区完成了超过5万户成片二级以下旧里的改造,去年“十四五”第一年又完成了2.6万户,还剩大约8千多户,今年上半年预计也将完成。接下来的旧改工作重心就要转到零星地块上。

“目前,我们已经对黄浦区零星地块的分布、涉及的居民户数、改造需要的成本等,都进行了摸底、评估。”杲云透露,黄浦区零星地块涉及大约6千多户居民,未来将通过多策并举、“一地一方案”的形式推进。

“有的地块通过留人留房的方式,进行成套化改造;有的可能有一定开发价值,就与周边建设规划进行整合;有的可以通过公共服务基本配套设施建设‘拔点’;还有的结合黄浦区美丽街区打造,让社区规划师包括居民一起参与进来,广泛听取意见,共同设计方案。”杲云认为,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进一步减轻零星地块的改造资金压力,为老百姓造福的同时,也推动城市更新。

这其中,尤其是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上,杲云建议,为了更好地利用好这些面积不大的“边角料”,可以在建筑规范和标准上适度放宽,同时给区里更多的自由裁量权,真正实现“一地一策”。另外,在资金筹措上,杲云也建议国家债券这一块可以对零星地块旧改适度倾斜,解决基层政府的资金压力,尽快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兆安也建议,在零星旧改阶段,要把旧改和城市微更新更紧密结合,不仅让零星地块得到改造,也让其成为城市更新的一个个亮点。同时与上海城市的历史文脉紧密结合,使那些原来沉寂于各个旧区中间的历史文脉能够得到充分展现。“比如,以前有一些老工业基地遗址,不仅保留下来,而且变成了网红打卡地,就是很好的例子。”

新民晚报记者 潘高峰 屠瑜 孙云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