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延安》究竟有多大感染力能让无数观众哭着看完?
北京商报| 2021-08-06 11:37:50

“英雄从未远去,热泪足以证明”,日一支时长57秒的短视频快速刷爆各大社交台。短视频里红军护旗手战士喊出的那句“红旗班应到五人,实到一人,出发!”让现场观众频频飙泪。

这个视频的创作原型,是延安红街连续演出上百场的首部大型红色沉浸演艺《再回延安》,首演至今不足百日,已有数万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慕名而来,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期间,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也纷纷报道,称其“以一种创新的表达方式,体现了红色文艺精品的魅力”。

“整场演出,差不多一半的时间我一直在哽咽,眼中泛泪、口罩浸湿。《再回延安》不仅是顶级的红色经典,即便在整个舞台剧范畴也堪称绝佳。”有观众这么评价。

一部剧目究竟有多大感染力,能让无数观众哭着看完?是什么力量让这些人希望再入剧场,重温哪些激情片断?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谈谈他们心目中《再回延安》的感动时刻。

泪点一:“我们没有走完长征,牺牲在了路上”

让人泪奔的第一幕场景,位于巨大的窑洞建筑内部,一个暗红的穹顶上高低错落悬挂着几十把椅子,漫天雪花飘落,老红军刘宝顺立在高台,缓缓举手向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红旗班战友敬礼。主持人在讲述:“我们都被叫做红军,但我们没有走完长征,牺牲在了路上……”

观众高然说,看着这些本已牺牲的战士抖落雪花、扶正帽檐、一副整装待发的样子,配合简单而足以撞击灵魂的旁白,止不住泪水已经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剧中扮演刘宝顺之孙的演员,一出场就很特别,一身白衣黑裤配深色围巾,坚定而温暖、低沉又富有质感的嗓音,配合着动人的讲述,代入感很强。”

“开局即高潮,启幕就落泪。这部剧真的很与众不同,让我深切感受到台词和剧情相结合的穿透力。”来自杭州的80后观众张丽表示,特别是沉浸式的环形舞台,观众站在中间,营造出的氛围感,是普通演出远无法比拟的。

泪点二:“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经历了长征和战斗的洗礼,20岁的刘宝顺成了红旗班班长,但来到延安的他却时常陷入迷茫,星星之火是否真的可以燎原?在思念战友们的恍惚之间,班长姜元贵告诉他,留给他的红旗上绣着鲁迅先生《热风》里的一句话:“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班长带着战友们再次远去了,只剩下刘宝顺怔怔地留在原地。

“后来我才意识到,这是在一场梦里。红旗班原来有老军医、小秀才、大伙夫,还有一位钢铁意志的老班长,他们都牺牲了。班长离开前叫宝顺不能哭的时候,我已经哭得说不出话来了。”北京观众文柏噙着泪水走出剧院后,决定二刷这部剧。

来自上海的观众郝亮了解到,《再回延安》里老军医的扮演者是97年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贴合剧中人物的年纪43岁,经常熬夜到凌晨四五点琢磨角色。“青年演员的演出十分具有艺术张力,这很不容易,说明他们对红色作品有着扎实充分的理解,只有首先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感染打动观众”。

陕西观众张戈尤其对剧中延安大轰炸的场景记忆犹新:伴随着敌机上百次的轰炸,在《黄河大合唱》激昂宏伟的节奏里,在纷飞的炮火里,在硝和瓦砾里,刘宝顺勇敢地扛起象征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红旗,发出最后的呐喊:“学生不会倒下,工人和农民不会倒下,我不会倒下,六万万中国同胞不会倒下,让我们和敌人血战到底!”磅礴大气的舞蹈即刻上演,无论台词布景、灯光效果,都让人十分震撼,瞬间泪奔。

泪点三:“俯瞰这茫茫大地,它可真美啊”

整部剧的高潮之一是红军爬雪山的场景,当衣衫单薄的战士们相搀而上,尽管反复被提醒“不要向下看”,仍不时有人失足滑落或停留冻毙,被白茫茫的雪山吞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班长姜远贵将红旗留给了队伍里最年轻的刘宝顺。在牺牲之前,有的战士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让我看看,就看最后一眼……真美啊!”“俯瞰这茫茫大地,它可真美啊,无数的生命也将永远长眠于这白雪中……”

来自广州的观众李玉凤被这样的台词震撼到了,好几次掩面而泣。她觉得这幅画面里有一种“天真而残忍”的力量,“不直言爬雪山的艰难困苦,却用这样的纯真的语言,来对比生命的脆弱与绝美,慢慢细品,各种滋味都在其中。”

带孩子第一次来延安的上海游客张萍说,“希望孩子在这里重温革命历史,《再回延安》是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最好的教育在于体验,铭记苦难,才会珍惜眼前。特别是看到饥肠辘辘的红军战士吃上了‘怎么吃也吃不够的馒头’,那些牺牲已久的战友在刘宝顺的梦里为他鼓劲,我和孩子几度落泪,特别感动”。

泪点四:“红旗班应到五人,实到一人,出发!”

漫无边际、布满泥沼甚至暗藏杀机的草地,成为这支队伍更大的噩梦,疾病、伤痛乃至精神的崩溃接踵而至……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只有17岁的刘宝顺,带着死去战友的祝福,以班长最后的嘱托为动力,撑起红旗班的旗帜独自走出了草地。然后,他喊出了那句震人心魄的口令:“红旗班应到五人,实到一人,出发!”

这是整部剧观众情绪的最高峰,现场几乎所有人都忍不住泪奔了。观众里,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许是亲历过革命年代的的老红军,有附中小学校的老师,带着成群结队的学生前来,也有携全家人接受红色教育的退休老党员,还有远道而来、慕名打卡的年轻人。

“我觉得自己仿佛走进剧里,成了一个红军战士,历史的画面在这一刻被艺术重新唤醒,让我深刻感受到可视、可触摸、有温度的‘沉浸式’演出,眼泪也禁不住喷涌而出。”本地观众高华说。

从深圳专程赶来延安的青年观众段延,对这段慷慨陈辞尤其印象深刻,他说:“简单的几个字,包含了丰富的意义,既是点题也是升华,整部剧的精神在这一刻定格,情绪超燃!”

想看,就去延安红街吧!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