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馆齐放”一票难求 博物馆热正流行
北京商报| 2021-04-06 10:14:52

从昔日的门可罗雀,到当下“预约+排队”热情捧场,博物馆和逛博物馆的人之间,可谓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根据马蜂窝旅游大数据,2021年清明假期热门景区中,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榜上有名。受三星堆考古热的影响,清明小长假首日,三星堆游客量突破15000人,第二天入园游客达19847人,创下历史新高。

各个博物馆里的火热景象,刷新了“排队长龙”这一旅游符号的认知,也验证了近年来文化消费升级的积极信号,民众已经不再满足于感官享受层面的游山玩水、逛吃逛喝,而是有了更深层、更多元的文化消费选择。

“百馆齐放”一票难求

清明小长假落幕,马蜂窝旅游大数据显示出博物馆之行许多人的首选,在热门景区中,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均榜上有名。

除了上述传统热门景点,因考古新发现而连日登上热搜的三星堆博物馆也在今年清明假期“引爆”参观。数据显示,小长假首日三星堆游客量突破15000人,第二天入园游客达19847人,创下历史新高。开放首日当天截至15:00,该馆门票收入57.72万元,较2019年清明第一天分别增长383%、386%。在4月4日小长假第二天,三星堆博物馆官方微博下午1:30还发布提醒称:“由于目前人流量较大,建议下午有计划前来博物馆且尚未购票的游客调整出行计划,改日错时、错峰再来。”

据了解,不少游客不惜打“飞的”前来一睹神秘的“古蜀文明”。从携程平台预订门票客源构成来看,约五成游客来自四川本省;此外,江苏、北京、广东、重庆、上海的游客订票最多。与此同时,连带效应显著:四川省内几个重要的博物馆也受到极大关注,热度排名前三的博物馆有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等。

去哪儿网数据显示,今年的清明假期,北京是全国机票预订量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在这个清明假期同样“怒刷存在感”:北京商报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清明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共推出40余项展览文化活动,其中12项活动在线上或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此外还有6家市文物局局属博物馆在清明期间延时开放或举办夜场文化活动,包括北京文博交流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老舍纪念馆、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北京西山大觉寺管理处。在清明节前数日,故宫博物院的门票就显示售罄,三天假期共接待游客8.2万人次。

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有24个展览向公众开放。从古代中国到复兴之路,从书画、服饰到钱币,从佛造像到瓷器、玉器,门类繁多。

赏花与红色之旅成焦点

在博物馆之旅中,赏花、文化及红色文化成为今年游客关注的焦点。

故宫博物院在官方小程序发布了今年的赏花地图,钟粹宫、御花园的玉兰和杏花竞放,寿康宫的杏花和梨花争艳,文华殿和永寿宫的海棠早已是游客打卡胜地。兼有展览、赏花、夜游和音乐的是位于胡同里的北京智化寺博物馆。该馆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智化寺春天盛放玉兰、丁香、梨花和海棠四种春花,在清明小长假期间智化寺特推出了三个赏花夜场,延时开放至晚八点,在晚六点半增加一场智化寺京音乐展演,场场爆满。

据北京市文旅局方面介绍,清明假期,广大市民和游客在扫墓踏青的同时也纷纷到红色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北京红色文化的魅力。市文旅局在节前推出了26条“缅怀·踏青——漫步北京清明节红色旅游主题游线路”,引导市民和游客有序开展红色旅游。清明节期间,一些文博机构也举办了各类红色主题活动,向游客和市民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中国电影博物馆正在展出《关于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影展》、李大钊烈士陵园推出了《不朽的功勋——李大钊生平事迹展》。4月4日上午,香山公园举办了“我们的节日——踏春清明 追寻红色印记”活动。读红色故事、听义务讲解、在革命遗存旧址打卡集章……多种活动让游客在踏春游园的同时,深刻缅怀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在双清别墅院内,讲解员为现场观众讲述香山红色故事,带领参观者回顾人民解放军奋勇渡江、夺取胜利的壮阔历史。据了解,香山革命纪念馆展出的“红色电波中的领袖风范——毛泽东同志香山时期发布电报手稿专题展览”将持续至今年7月。

老舍纪念馆在清明节当天举办了“清明时节缅怀名人走进故居——鲜花代门票”活动。可以看到,在博物馆里学习和感受红色文化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根据飞猪联合夸克发布的《清明假期出游报告》,红色旅游、周边游赏花踏青和汉服出游成热选,“95后”成为清明出游主力,“00后”的红色旅游预订量同比涨超630%。

步入常态的热度

4月5日晚,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清明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成绩单显示,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接待游客增多,展览、话剧、诗会、音乐会、舞台剧等逐渐回归常态。

在业界人士看来,假期期间各个博物馆里的火热景象,刷新了“排队长龙”这一旅游符号的认知,也验证了近年来文化消费升级的积极信号,民众已经不再满足于感官享受层面的游山玩水、逛吃逛喝,而是有了更深层、更多元的文化消费选择。

除了三星堆的破圈外,2021年河南春晚上的歌舞节目《唐宫夜宴》带火了河南的不少景区。去哪儿网数据显示,河南博物院、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和开封清明上河园搜索热度高居不下,与2019年同期相比,搜索热度增长4倍,清明假期坐飞机去洛阳的游客同比增长超过两成。其中,不少年轻人在看完节目后表示,“希望立刻前往河南博物院,一睹妇好鸮尊、莲鹤方壶和贾湖骨笛等镇馆之宝的风采”。

市民杨先生表示:“现在去博物馆真不再是被动地走马观花、倾听说教了,而是人们主动寻求新的体验。如今,博物馆不再是沉闷的陈列,而是普遍上新了更加多元、生动的展现形式,让民众逛博物馆变为生活的日常。人们喜欢从文物中感受历史的变迁,从环境中体会人文情怀,从逛博物馆的过程中汲取到更多知识。”

在艺评人王晶晶看来,博物馆文化热的常态化,势必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免费开放、延长闭馆时间等惠民利民便民举措,也传达出博物馆平等、包容、多元的意识形态,博物馆也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