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6年部署“保险+期货”试点。如今,试点之花在全国多地次第绽放,其中甘肃静宁的试点格外引人注目。
自2018年起,郑商所连续三年大力支持在静宁开展苹果“保险+期货”试点,为当地苹果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注入了期货金融新动力。因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试点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先进案例。看到新希望、新途径的甘肃,将中央特色农产品奖补用于支持开展苹果“保险+期货”试点。中央财政资金的投入、地方政府和市场各方面齐心合力,让更多果农从苹果上“吃”出了甜蜜和幸福。
助农:果农吃下“定心丸”
“今年终于如愿了,我们又参加了试点。”在静宁县深沟乡麦顶村,果农杨文太笑着对期货日报记者说。他所说的“试点”,是由郑商所大力支持的2020年甘肃静宁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参加试点为何成为果农心愿?事情还要从2018年说起。
2018年是苹果期货上市第二年。在总结前期棉花、白糖的“保险+期货”试点经验基础上,郑商所计划开展苹果“保险+期货”,并将这一模式复制推广到甘肃。甘肃是我国苹果优势主产区,同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在甘肃开展苹果“保险+期货”试点,既能够精准扶贫助力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又能助力苹果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首次试点共5个县,包括静宁。之所以选择静宁,一方面是由于其是农业农村部划定的全国苹果优势产区之一,苹果产业经过30多年发展,果园总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是全国苹果规模栽植第一县,静宁荣获“中国苹果之乡”荣誉称号、静宁苹果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另一方面,是由于静宁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六盘山片区特困地区和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2018年的试点为全县3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1家合作社的3000吨苹果提供了价格风险保障。试点结束后,一共赔付了89.44万元,其中贫困户获赔39.65万元,户均获赔1321元,合作社获赔49.79万元。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减少了价格波动给贫困果农带来的损失。
2019年,静宁县政府及对口帮扶该县的中投公司、银河证券希望苹果“保险+期货”试点能继续实施,并表示愿意积极筹措项目配套资金。同时,为探索“保险+期货”试点大面积开展可行性,郑商所决定继续在静宁开展试点,并扩大为县域贫困户全覆盖试点。该试点投入保费2300万元,其中郑商所补贴资金1000万元,为全县24个乡镇8713户贫困户投保苹果4.6万吨。2020年3月,试点赔付1676.34万元、赔付率72.88%,其中参保贫困户获赔1460.6万元,每户1676.34元。苹果“保险+期货”让果农在面对不利市场环境的时候减少了损失,为贫困果农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稳定增收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持。
杨文太正是2019年苹果“保险+期货”试点的众多受益人之一。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9年苹果在地头售价每斤2元多,存入冷库中错季售价在每斤3元以上,每斤相差1元多。错季销售能提高收入,道理都懂,但是存储风险大、成本高。一方面要承担未来价格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要付出较高的存储费用。在当地,存果用纸箱每个12元,约能装30斤苹果,单箱库存费是6元。也就是说,每存储一箱苹果,需要多付出18元的成本。若未来售价不达预期,果农将损失惨重。2019年,参加了苹果“保险+期货”试点的贫困果农,因价格有了托底保障,大胆地存储以错季销售。结果,每斤苹果多卖1元多,扣除存储成本,算下来相当于每斤苹果净利润增长了20%以上。杨文太认为这主要得益于苹果“保险+期货”。“‘保险+期货’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定住了心神,敢存苹果了,收入就多了。”他说。
2020年,郑商所继续在静宁开展县域全覆盖苹果“保险+期货”试点。这正是杨文太如愿参加的试点。为让更多农户受益,郑商所同时在陕西、甘肃、河南等苹果主产县(区)支持开展了13个试点,总保费投入近7500万元,其中郑商所支持资金4800万元,保障现货规模达到17万吨,保障金额超过13亿元。保费投入、承保规模和保障金额,均创历年来最高。最终,13个试点总赔付金额9958万元,平均赔付率135%,其中静宁项目赔付率高达180.6%,杨文太通过参加试点获赔5941.76元。
点赞:入选国家扶贫典型案例
静宁苹果“保险+期货”试点的成功,不仅助力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还带来了更多实实在在的收益。静宁县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增加参与试点贫困户收入外,至少还带来了四方面收益:一是帮助启发了新思路,以前果农只对自然灾害投保,现在对价格投保,这就构建了一条从开花到销售的全流程保障;二是增强了当地企业的竞争力,价格有了托底保障,果农敢存了、企业敢收了,经营更加稳健;三是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存果需求增加,带动了苹果仓储业和纸箱加工业等产业发展;四是静宁苹果知名度更高了,试点开展三年来,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静宁,宣传试点,无形中增加了静宁苹果知名度。
苹果“保险+期货”不仅得到了果农的认可,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静宁等地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受到甘肃省委书记林铎、时任省长唐仁健的批示和肯定。其中,林铎、唐仁健曾先后赴静宁调研考察扶贫工作,积极评价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并对试点助力脱贫攻坚给予较高评价。在他们看来,苹果价格波动频繁,造成“果贱伤农”的情况,通过“保险+期货”的模式,运用金融手段,借助资本市场,让更多的果农、贫困户转移了风险,具有极强的金融服务“三农”示范效应。
除获得了果农和地方政府认可外,静宁苹果“保险+期货”也得到了国家“点赞”。2019年12月18日,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在第89期《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定点扶贫专刊》中专文刊发了静宁实施苹果“保险+期货”金融扶贫试点的典型做法。该试点由郑商所出资1000万元支持,由中投公司、银河证券等单位实施开展。文章称,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通过链接“小苹果”与“大金融”市场,探索出一条整合金融资源、做大产业规模、保障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对静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了积极作用。2020年,静宁项目经验做法再次被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信息》以专刊形式刊发。2021年年初,捷报再传,国务院扶贫办评选出2020年“企业精准扶贫综合案例50佳”和“企业精准扶贫专项案例50佳”,静宁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入选。
2020年9月,唐仁健在全省扶贫产业体系建设现场会上说,探索“保险+期货”模式,开发出了规避市场价格波动的新型保险。甘肃积极推进农业保险的举措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的典型案例。下一步,要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合理增加试点品种,扩大试点品种受益面,逐步做到苹果、马铃薯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保险+期货”全覆盖。
遇困:复制推广资金成难题
试点既然成功,就应复制推广,这是各方共识和期望。然而,从试点成功到全面推广,仍面临着诸多难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资金来源。
在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主要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支持。与之不同,目前苹果“保险+期货”试点的保费主要由郑商所出资支持,另有部分资金由地方政府、期货公司等主体来承担。以静宁为例,三年试点郑商所累计支持资金2991.1万元,占总保费的49.36%,地方政府支持资金1563.18万元,占比25.8%,其余部分由农户自交、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支持等组成。
从小范围试点到大面积推广,需要巨额资金。例如,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甘肃近年来每年苹果产量600多万吨。若将静宁试点推广到甘肃全省,全部用“保险+期货”模式提供风险保障,需要保费投入约25亿元。2020年静宁试点保费投入是历年最多,但仍不足3000万元。从县到省,从0.3亿元到25亿元,资金差距巨大,依靠郑商所等市场力量是无法解决的。
解题:中央财政奖补来了
如何扩大规模,在更大范围内利用“保险+期货”这一创新金融模式,是持续支持“三农”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想解决问题,需要大胆探索新思路。借财政部开展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的东风,甘肃决定申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用于开展苹果“保险+期货”试点。2019年,甘肃在静宁县、秦安县、麦积区、西峰区开展试点,取得良好效果,赔付金额近4000万元,赔付率为79.84%。2020年,甘肃在原有4县区基础上,新增礼县试点。两年间在5个试点区域,累计投入保费1.25亿元,承保现货32.04万吨,总保障金额25亿元,服务果农7.39万户,西峰区、礼县等试点赔付超过120%。两年来的试点,实现了以财政资金为主推动试点落地实施的新模式,在财政资金常态化、机制化支持“保险+期货”试点上率先取得突破。
业内专家认为,甘肃的试点表明,财政资金支持“保险+期货”试点可在低成本支出下获得较好的边际效益,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为扩大试点覆盖范围,帮助果农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和稳定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