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遭施工损毁古墓仅剩几块墓砖登录上了百度热搜,受到广大网友们的关注,那么关于目前的遭施工损毁古墓仅剩几块墓砖相信小伙伴们都是想要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吧,小编也是在网上进行了一些整理,收集到了一些与遭施工损毁古墓仅剩几块墓砖相关的文章,那么下面就来分享给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吧。(以下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
遭施工损毁古墓仅剩几块墓砖
网传甘肃天水市境内一处道路施工时发现疑似唐代墓,记者21日驱车赶至现场时看到,一台挖掘机停在工地,地面和外围山体有大量挖痕,施工现场已成为“一块平地”,只有不足一米的土坑和仅存的几块墓砖堆砌在旁边。
施工地已有部分区域拉起了警戒线,附近临时搭起的彩钢房内,可便于民警24小时值守。现场得到的消息是“墓葬主体结构已被毁,除仅存几块堆砌的墓砖外,已别无他物”。
这处疑似墓葬距离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约40公里,属于天(水)庄(浪)高速公路经过的盘旋匝道。网传视频显示,墓室墙壁上有彩绘壁画,写有“乾符四年”字样。据史料记载,“乾符”是唐晚期唐僖宗李儇年号。
“我们来的时候,施工人员自己处理了,什么都看不到了。”天水市麦积区文旅局文物股负责人田进锋表示,目前这处古墓主体结构已被毁,他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以前管控得都很好,只要有发现,就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逐级上报处理,造成这样的情况,实属例外,“可能是施工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当初施工人员报的是一个坟,没有说是一个墓……”天庄高速第九标段项目负责人段军琪介绍说,他到现场后才发现,“这不是一个坟,是一个墓”。他表示,按照目前的推断,应该是涉事施工人员“判断失误”。之前,他们施工时挖了17棺土坟地,家属过来后将其迁移,一棺坟按4000元进行补偿,他们可能把这个也当做普通坟墓了,“也或许前面17棺土坟对他们产生了误导。加之文物资料显示,该地没有文物”。
“在土方开挖之前,还给他们进行了相关培训。”段军琪说,虽然施工人员都是专业施工队伍,不过让他疑惑的是,像这样的坟墓,按理来说“要上报,但他们没有给我如实汇报。”
“晚上我们到达的时候,古墓和砖瓦已经都看不到了。”据现场值守的公安民警介绍,19日早晨,墓就已经被挖开,初步确定有三名涉事人员,通过调查和文物部门出具的意见书,目前已对三名涉案嫌疑人进行了刑事拘留。
墓里的疑似文物去哪里了?警方表示,目前仍在立案侦查,“一种是过失,一种是故意。这明显和其它的坟墓不一样,已经损毁了。”下一步,还需等文物部门的鉴定结果。
甘肃省公安厅、甘肃省文物局已将该案列为重点省级督办案件,施工地亦处于停工状态。
甘肃天水修路挖毁唐代古墓,考古工作者:大概率为胡人墓
10月19日,甘肃天水市伯阳镇一处在建公路工地挖掘出古墓,主体结构已被破坏,室壁上残留有“乾符四年”字样,壁砖上的彩色壁画为一名男性胡人的画像。考古工作者表示,上述古墓有很大概率为胡人的墓。
20日下午,天水市文物局文物科一名李姓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当地修建公路的工程已经停工,专家及省、市、县文物局相关人员已到现场勘查,案件已经移交给当地公安部门,目前正在调查中。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后续调查结果将在政府官网上公布。
现场视频显示,古墓旁停着多辆挖掘机,主体结构已被破坏,只剩下墓室一角。室壁上残留有“乾符四年”字样,壁砖上的彩色壁画为一名男性胡人的画像。
据了解,“乾符”为唐代晚期唐僖宗李儇曾使用过的年号。有考古爱好者表示,唐朝时期民族政策较为开放,有很多胡人进入中原经商定居,上述男性胡人画像为典型的唐时期胡人形象,因此古墓较大概率为唐末时期所建,且彩色壁画也表明古墓有可能为富贵人家所建。
天水市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一名王姓考古研究员介绍,有壁画和题记的古墓较为罕见。“天水在古代是丝绸之路经过的一个点,以前也发现过很多胡人的物件”,王研究员表示,上述古墓有很大概率为胡人的墓,具体信息需要等后续考古勘查。
试点经验
政府出钱考古先行,净地交予开发商
或可化解文物保护和基本建设矛盾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与争论。有网友认为,工程施工人员非专业考古人员,对文物的鉴定能力较差,墓葬的损毁或出于意外。
对此,考古学专家告诉红星新闻,唐代墓葬的形制按其规模大小及构筑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双室砖墓、巨型单室砖墓和双室土洞墓、大型单室砖墓和土洞墓、中型单室砖墓和土洞墓、小型单室砖墓和土洞墓,以及小型土坑墓。其中砖室墓是完全能够很清楚地辨认出来的,其中或有石门、石棺或石椁等石葬具等。这次遭挖毁的疑似唐代古墓就属于此列。
“目前发现最多的小型单室土洞墓,有的有砖棺床,有的是土棺床或没有棺床,葬具为木棺,斜坡或竖斜墓道,一般看到葬具也能分辨出来。比较不好分辨的就是竖穴土坑墓,一般距地表仅深一米左右,墓室面积较小,有的有木棺痕迹,有的以瓦片掩身或就地掩埋,随葬品仅有几件日用陶瓷器。而此次被挖毁的疑似唐墓中可见壁画、题字,考古价值还是很高。”
修路挖毁古墓,不仅是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
不难发现,这是一次典型的人为破坏事件。因为《文物保护法》规定,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以下的罚款。目前三位责任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但由于文物的年代已久,追责再严,造成的破坏已经不可逆了,这无疑意味着巨大的损失。
事实上,类似历史文物因为施工而遭遇破坏的情况,已多次出现。随着城市大拆大建,尤其是地铁等地下空间施工的情况增多,挖到文物的概率不断增加。为了避免施工造成损毁,文物保护层面有着严格的上报机制,以及对应的惩罚措施。
比如《文物保护法》提到,在进行建设工程或者在农业生产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文物,应当保护现场,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部门”。如果是重要文物,还得立即上报给国务院的文物行政部门。在文物部门给出处理意见前,施工方是无权处理的。
在本次事件中,当地文物保护部门提到,施工人员上报的是一个“坟”,而非“墓”。加上文物资料显示,该地没有文物,因此施工人员的判断失误,导致其作出了错误的决策。但这一破坏起因,所指向的远远不仅是“施工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的问题,本质上它还是文物保护机制没有理顺的缩影。
比如,我们可以追问下,在施工人员上报之后,有没有相应的复核流程,还是按照施工人员的单方面说法,就采取下一步的行动?如果说施工人员不懂法律,不懂文物鉴定,那么现场负责人和项目技术员,为何也都没有察觉该墓葬的保护价值?
其实从网上的视频看,不管是壁画的色彩图案,还是文字记载的年份,都很容易判断,它不是普通的坟墓。更何况施工人员在开挖前,还“进行了相关培训”。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更加谨慎,按照规定耐心地层层上报,这一文物大概率能得到完整的保全。
要指出的是,为了追求施工速度,在文物保护上削减力度,所带来的破坏,不仅意味着有研究价值的史料从历史上彻底消失,更意味着,我们和历史又失去了一根连接的线索。
不管怎么说,文物保护不仅是一件关乎历史的事,它还关乎当下和未来。正因如此,那些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也会为各类历史博物馆保留一方土地,让现代人可以通过文物史料,穿透并感知历史,实现文化的传承。
因此这次的损毁事件,理应成为举一反三的深刻的教训。在文物保护问题上,必须拿出更大的力度,更专业的水准,绝不能让那些珍贵的史料,湮没在推土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