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迎来了大结局,相比该剧播出之前的预热,显得有些冷清。紧接着《流金岁月》,又一部打着“双女主”旗号的《正青春》接档,这部由吴谨言、殷桃主演的职场剧将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及优酷播出,从预告片来看,这是一部职场精英和新人小白兔联手征战大杀四方的故事。
从去年年末的《了不起的女孩》到《流金岁月》,再到《正青春》,“双女主”剧集在各个平台无缝对接,形成一股风潮席卷荧屏。梳理尚未播出的剧集,“双女主”还有蒋勤勤和张慧雯主演的《当家主母》,刘敏涛、文淇主演的《生活家》,民国题材的《双镜》《传家》,尚未公布演员阵容的古装玄幻《星落凝成糖》等。制片方、平台都希望从这个类型中分一杯羹。
从主创和阵容来看,《流金岁月》可以说是电视剧圈的顶配。刘诗诗、倪妮两个85后大花,《我的前半生》导演沈严、编剧秦雯,在CCTV8黄金时段播出。根据中国视听大数据,该剧收视率从0.8左右徘徊至最后一周达到1.4,与爆款尚有一定距离,口碑也高开低走,豆瓣评分落在6.7。这部曾被寄望的剧集在播出阶段哑火,是否意味着市场错估了“双女主”之于电视剧主流受众的吸引力呢?
事实上,“双女主”并不是一个新现象。
早在千禧之交,就曾有一波“双女主”剧集的集中爆发,一度成为现象级。《还珠格格》火遍大江南北,小燕子和紫薇就是戏份相当的双女主,个性迥异的民间姐妹花闯荡皇宫故事引人入胜。再比如《上错花轿嫁对郎》,李玉湖和杜冰雁两个女主角,一个灵动,一个娴静,阴错阳差的线索彼此交错,妙趣横生。《空镜子》则讲述普通人家两姐妹的成长与婚恋,喜悦与悲伤交杂的人生令人回味。在当时,观众并没有特别关注剧集中主角的性别,而剧集吸引人、缔造高收视率的法宝也并不是什么“双女主”的阵容,而是丰满的剧情,立体的人物。
在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吕鹏看来,近年来“双女主”之所以作为一个噱头或者概念被提出,是因为炒CP以及男男文流行之后的概念在延伸。吕鹏向第一财经表示,眼下的“双女主”是“腐”的概念下的片子:“这个双女主,不是那个双女主。他们的炒点和卖点,不是两个女主角,而是两个女主角的CP。”
专注发糖,敷衍剧情
从《上瘾》到《镇魂》,再到爆款《陈情令》,耽美IP改编的影视剧捧红了数位男演员,其中某些已经成为眼下炙手可热的顶流。从去年开始,《乘风破浪的姐姐》综艺的热播,《三十而已》女性群像剧的回归,让人们看到“她”经济所能够创造的消费市场。影视剧中,女性题材也已成为一种创作潮流,“双女主”也是乘着女性主义和粉丝经济之风大规模被搬上荧屏。《流金岁月》尚未开播的时候,“为妮写诗”就率先登上了热搜,从刘诗诗、倪妮的姓名中各取一字组CP,同理还有“金桐玉女”,源自《了不起的女孩》的两位主角金晨和李一桐。
《了不起的女孩》剧照
《了不起的女孩》中,金晨与李一桐之间的关系刻画类似于言情文中的霸道总裁和小白兔,职场叙事线较为敷衍。尽管阵容养眼,在颜值和CP发糖之外,却没有更多可以回味的地方,也注定“双女主”剧集的尴尬境地。问题在于剧集本身,而非“双女主”的设定。改编自亦舒小说的《流金岁月》同样也有剧情和人物塑造悬浮的问题,看似兼顾了家庭、友情、爱情、职场等女性处境的多个面向,但桥段同质化、与现实脱节让这部剧犹如梦境一般,不够真实。
《流金岁月》曾经在1988年被搬上大银幕,由杨凡执导,集齐了钟楚红和张曼玉两位女星。然而,当年的电影版改编已令这段女性友谊落入俗套:为同一个男人而产生嫌隙。此后,安妮宝贝的《七月与安生》多少借鉴了电影版的故事线索,被拍成电影之后,周冬雨、马思纯双双喜提金马奖影后,也使得“双女主”戏又一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流金岁月》原著中最著名的一句话是:“我成功,她不妒忌,我萎靡,她不轻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是主人公蒋南孙对她和朱锁锁两人友谊的提炼,两人在剧中的关系也是依循了这样的基本逻辑,正如编剧秦雯所言:“爱情可能是锦上添花,但友情从不缺席。”故事的最后,经历风雨,守护彼此的还是一对好闺蜜。电视剧版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发生的故事腾挪至2020年代的上海,但问题是,这两个女主人公身上,看不到时代和社会变迁带来的新风貌,当年亦舒笔下的女性代表了当时的社会潮流,而放到今天来看,观念和形象难免有些陈旧。
在吕鹏看来,双男主或是双女主的噱头,实际上都是针对特定的亚文化族群的。比如像《流金岁月》,便是以双女主为卖点的电视剧,然而故事老套,两个女性主角的形象塑造又有刻意为之的嫌疑,反观国外的双女主的戏,多半有两个女主之间的情感羁绊,这是符合亚文化群体的期待和设定的:“我们的剧想要迎合,但是又不能做,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其他的故事内容描写刻画又不深入细致,议题又老套,所以不好看。”
“她”力量崛起
在内容生产的源头,以亚文化为卖点的“双女主”,其产量和爆款数量目前远低于“双男主”。在晋江文学论坛,“纯爱”即耽美文学大类下,又分为“现代都市纯爱”“古代纯爱”等小类别,“百合”是其中的小类别。至少从目前的市场来看,亚文化概念下的“双女主”的确不如“双男主”占比高。但随着女性思潮、女性议题不断涌现,“她”和“她”的故事还有许多种写法。
艺术家埃里森·贝克戴尔在1985年创作过一幅漫画《规则》,讲到两个人准备去看一场电影。其中的一人说,不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就不看:电影中必须出现至少两名女演员,她们必须有名字,女演员之间必须有对话,对话主题不能涉及男性。
这种测试后来被命名为“贝氏测试”,用于判断电影是否加剧了性别不平等或者存在性别歧视问题。这项规则看上去如此简单,但如果留心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便会惊讶地发现,实际上很多影视作品无法通过这项测试,比如《公民凯恩》《星球大战》《魔戒》。影视作品的人物和形象塑造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观众对世界的认知。
近年来,创作者也有意识地将女性作为主体而非工具进行创作,因此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迥异的女性角色。全球范围内,“双女主”剧集近年来不仅仅屡屡成为收视爆款,同样也赢得了较高口碑。在这些剧集中,双女主不再是一个御姐、一个甜妹的搭配,女性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复杂多样。比如《杀死伊芙》和《我的天才女友》系列剧,两部剧集代表了不同的创作方向,一个偏重类型,一个艺术性更强。
《杀死伊芙》剧照
《杀死伊芙》由BBC出品,女主角之一吴珊卓凭此获得金球奖剧集类最佳女演员。该剧编剧菲比·沃勒-布里奇曾如此形容伊芙和薇拉的关系:“这两个女人甚至不需要见面就能感受到对方的存在。她们以一种比浪漫关系更复杂的方式给予彼此生命。它是性的,是理智的,是渴望的。”有趣的是,《杀死伊芙》是根据卢克·詹宁斯(Luke Jennings)系列小说改编而来的,原著主人公为两位男性,在菲比的建议下,剧版将设定更改为两位女主人公,最终成为备受年轻女性观众追捧的双女主剧,一场女杀手和英国安全局工作人员的猫鼠游戏。《我的天才女友》则由HBO出品,改编自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同名小说,第二季曾获得白玉兰奖最佳海外剧集,该剧细腻描摹了两个出生在那不勒斯贫民区的女孩的友谊与成长。透过她们的人生反映女性生存的困境,个体与命运的搏斗。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反观眼下,国产“双女主”影视剧与上述经典剧集相比,忽视了剧集出圈的要义是好看,将精力放在输出“双女主”的精美剧照和动图,却在最重要的剧情和人物塑造上不够用心。国产双女主剧创作者需要思考的是,在套路化的闺蜜情谊之外,如何探索更多元精彩的女性关系。即便是姐妹花携手迎战风浪,也可以有不落俗套的拍法。更多从现实中探寻女性的情感、处境、观念,从中汲取灵感融入创作,才能引发观众的共情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