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钢铁市场正在走出新冠疫情冲击,逐步复苏。世界钢铁协会(Worldsteel)11月2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全球粗钢产量为1.62亿吨,为今年来的最高产量,同比增长7%。
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为全球钢铁市场复苏提供了强大的动力。10月,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2.7%,占全球产量达到61.1%。
由于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今年全球钢铁市场呈现出国际需求萎缩、国内需求旺盛的局面。如何满足国内市场的“铁胃”,稳定钢材供应,成为保障国内新基建和制造业复苏的重中之重。作为大宗商品行业国际化网络非常健全的中国民营企业,雪松控股通过充分发挥旗下斯坦科等公司成熟的国际钢铁贸易营销网络优势,为制造业上下游客户提供了急需的保产、保供服务,为加快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助力。
依托全球供应链,助力钢铁双循环
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全球钢铁行业的需求端和供应端均出现重大变化。经济率先复苏的中国需求旺盛,成为全球钢铁复苏的主要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10月我国粗钢产量922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2.7%;1-10月累计产量8739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5%。
随着经济持续复苏,我国钢铁市场也不断走强。一方面,我国的钢材价格屡创新高;另一方面,我国钢材市场体量不断扩容,今年表观消费量将跃上10亿吨粗钢新台阶,实现历史性突破。
国内需求的强劲反弹,不仅推高了铁矿石等原料成本,其价格长期位于高位,也推动了今年钢材进口量的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11月26日,铁矿石期货主力最高至898.5元/吨,创2014年2月该合约上市以来新高。而在进口方面,1-9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86846万吨,同比增长10.8%;前10个月我国累计进口钢材1700.5万吨,同比增长73.9%。
雪松控股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市场的变化,雪松控股凭借多年累积健全的国际网络及成熟的全球采购能力,积极开发巴西、俄罗斯等国的生铁资源,为宝钢、鞍钢、沙钢、南钢等国内钢企提供成本优化的原料供应方案,缓解了因疫情和全球经济形势对钢铁企业带来的市场压力。
今年前9个月,雪松旗下斯坦科公司在中国的进口业务量增长两倍多,为国内钢铁下游企业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供应方案。
除了保障国内市场供应链稳定,在国际市场上,雪松控股与全球最大的特钢生产企业中信特钢合作,利用旗下斯坦科的全球网络优势和服务能力,共同开拓欧美国家高端市场,并与PSA、SKF等知名制造企业合作,向德国奔驰、宝马、法国雷诺、美国CARTERPILAR等全球领先的汽车、工程机械企业供应高附加值钢材。
与此同时,依托斯坦科的全球营销网络,雪松控股还与国内厂商一起开拓境外出口业务和供应链渠道,积极推动中国钢铁出口复苏。
创新供应链金融,畅通国内大循环
针对国内钢铁供应链的诸多痛点,雪松控股还创新应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雪松智链,以激活国内市场要素,加快钢铁行业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创新格局。
据雪松控股相关负责人介绍,雪松智链将钢铁全业务流程及周边供应链金融、物流、仓储搬到线上,实现链条“四流合一”,在确权、融资等环节实现进一步的突破,从融资“难”和融资“贵”两方面入手,解决钢铁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痛点。
近日,雪松智链还在钢材配送领域率先推出数字化收货系统。该系统集合了区块链、物联网、电子签章、二维码等多项金融科技和服务创新。整个物流环节,从运单计划、调度、出库、货物在途、到达签收,多方线上参与,信息实时上传,流程清晰可见。此外,系统还支持与外部合作方、监管方、服务方业务系统的跨区域、跨机构、跨系统的高效便捷对接。
不久前,该系统首单业务成功落地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轨道交通十四号线项目部。自此,雪松智链已初步实现了业务信息数字化、数字信息资产化,在探索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上,走在了行业前列。
业内人士表示,雪松控股在近年来的业务布局与创新,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国家战略十分契合,特别是在稳定钢铁供应链产业链方面,雪松通过成熟的全球化网络、高科技创新等手段积极应对,有望进一步提升其行业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