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改革论坛在北京举行。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论坛主旨演讲中强调,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能够保障2035年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翻一番。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韩永文、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等专家学者,聚焦经济增长、“双循环”、促进消费等问题展开讨论。
刘世锦:建议不再将GDP作为挂帅指标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刘世锦认为,实现这一目标,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更重要的是提升增长的质量。他引述一些研究提出,要实现这样的增长速度,平均增速不能低于4.7%,要达到6%甚至8%以上才能实现。
在谈到当前经济形势时,刘世锦表示,中国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率先恢复,走势符合预期:三季度增速已达0.7%,全年可争取2%左右的增长。正常情况下,明年可以争取7%~8%或以上的增长率,但不是重返高增长的轨道。“因为今年的基数低,仍属恢复性的增长,今明两年增速达到5%左右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状态。”
今年没有提经济增长目标,明年怎么办?刘世锦称,GDP指标还是要的,但应该是预期性、结果性、后置性的,不再作为挂帅指标。他建议采取就业指标打头、GDP指标收尾的指标体系。
“与发达经济体的重要区别是,中国还有相当大的结构性潜能驱动增长,而非主要依赖于宏观刺激政策。”刘世锦认为,随着经济恢复到正常增长轨道,宏观政策也应回到正常状态。在房地产、基建、出口等高速增长期结构性潜能逐步消退后,“十四五”期间要着力发掘与中速增长相配套的潜能。
韩永文:力争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扩大至40%
谈及“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韩永文认为要围绕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培育发展自动调节国民经济内部循环的机制。
“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不能搞小而全,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决不能再走割裂区域间经济联系、组织要素流动和自我循环发展的路子”,他强调,首先要消除条块间各种阻隔资源流动,坚决化解阻碍我国统一大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各种阻力和障碍。同时,还要加快培育内需市场体系,增强自主自强的国内市场供给体系,提高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的适配性。
他强调,“十四五”期间,要把促进扩大消费的着力点放在大幅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上,力争使中等收入群体达到6亿人左右,使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的比重由目前的29%上升到40%左右。“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将会对扩大消费市场、提高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形成巨大推动作用。”
王一鸣:扩大消费须坚持“房住不炒”政策
王一鸣表示,今年以来,我国防控疫情和经济恢复都走在世界前列,但恢复还是很不平衡的。消费相对于投资和出口、需求端相对于供给端的恢复都相对滞后。“按照目前的趋势来预测,消费在年内要转为正增长,可能难度非常大,因为前10个月还是负的5.9%”。
谈及消费恢复滞后的原因,王一鸣认为,我国的宏观政策更加偏向于激励供给,财政和货币政策对企业恢复支持力度很大。从结果上看,我国的供给端恢复比国际上快很多,工业生产基本上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王一鸣认为,要加快释放内需潜力,消费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也是构建“双循环”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随着居民个人住房贷款快速增长,居民部门杠杆率快速上升。2020年上半年,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和购房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3.1%、15.7%。王一鸣分析,居民部门杠杆率攀升往往伴随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大幅回落。这对最终消费形成了较强的挤出效应。因此,扩大消费须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监管,严控信贷资金过多流向房地产市场,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和居民高杠杆对消费的挤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