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不久前,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2020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报告》(简称《报告》),对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等27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评。
《报告》显示,近一年来,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总分从2019年的58.3上升至2020年的60.5。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实体经济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加速数字化变革,产业数字化和公共数字化有力推动长三角地区整体数字经济发展。
《报告》描绘出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些具体特征。
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报告》认为,杭州、上海、南京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继续领跑长三角地区。其中,上海率先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高水平建设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杭州大力推进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数据中心基础建设,为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打下坚实基础。南京依托国家未来网络实验设施,加快工业互联网核心设施建设,在全国率先建成城市级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苏州、上海、宁波抢占工业互联网“新高地”,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链转型升级。《报告》从企业数字技术应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以及企业内部数据开发利用三个角度衡量,发现苏州位列长三角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第一名,工业体量居全国第三。目前,苏州全市建成的5G基站数量超过1万,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数字产业化领域,合肥数字产业跻身前五,常州、芜湖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其他资源丰厚的长三角城市相比,合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在城市比拼中脱颖而出。目前,合肥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拥有科大讯飞、新华三等一批龙头企业,已经形成龙头有效引领、科研强力支撑的产业生态体系,成为全国AI产业开放性创新平台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与此同时,从上海的“一网通办”到浙江的“最多跑一次”,长三角地区目前已经实现30项企业事项、21项个人事项跨省办理。《报告》显示,与上年相比,宁波、无锡、嘉兴等地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提升迅速,居民数字生活获得感不断提升。
随着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将优化提升数字营商环境作为近年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发力重点,数字经济发展与营商环境改善已经步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比如,温州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将“打造政府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本”“打造跨境电商最优服务”列入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成为本年度数字经济生态环境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市。
《报告》编写人之一、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副所长高晓雨表示,进一步释放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潜能,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启动6G相关技术研发,超前布局基础研究、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标准规范;二是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公用,深入推进大数据在能源、交通、医疗、教育、农业、制造、金融等领域深化应用;三是着力构建“互联网+服务贸易”的数字贸易新体系;四是共同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探索基于信息化的养老、物业、停车等新业态新模式。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预计未来5年5G的商业推广应用,可以直接拉动GDP增长约10万亿元,间接拉动GDP增长约25万亿元。目前浙江、江苏、安徽和上海在全国数字经济发展中名列前茅、各具特色,而且仍将发挥重要引擎作用。(王俊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