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这几天,一直在和一位野保志愿者调查沪郊河道地笼网的情况。这种非法渔具严重破坏河道生态,将小鱼虾米一网打尽,堪称内河版的“绝户网”,算是水乡农村的一大顽症。来到现场,只见河道内的地笼网密密麻麻,让我有点泄气,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怎么可能整治干净?“可能性还是有的。”志愿者和我说起了一件发生在12年前的往事。
其实我也算这件事的见证者,故事主角是我的两位前同事,当时我们都在上海一家媒体供职。记得那天她俩值班没稿子写,正愁得慌,突然接到一个线索来电,便急匆匆地出去了。现在我才知道,这个电话就是眼前的这位志愿者打的。当时的崇明岛捕鸟网泛滥成灾,每天都有大量候鸟被捉沦为野味,他看到之后心急如焚,拨打了许多媒体的电话,最后只有我的那两位同事到了现场。
第二天报道出炉,引起了舆论高度关注,也让崇明相关部门痛下决心对捕鸟网进行彻底整治。志愿者回忆,后来崇明野保部门一位与他相识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问是不是他“报的料”,原本以为是来“兴师问罪”,结果那人却很高兴:“这篇报道非常好,对我们开展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
从此以后,整个崇明岛上几乎很难再看见一张捕鸟网,对于张网捕鸟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一直持续到今天。在公检法部门的强势介入下,崇明从“候鸟危险岛”变成了“捕鸟者危险岛”,时常有人因为捕鸟锒铛入狱,护鸟逐渐成为全岛共识。而恢复繁荣的候鸟种群,无疑也在崇明打造“世界级生态岛”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我的这两位前同事,如今都已离开了新闻采访岗位。可能她们至今都不知道,当年机缘巧合的一次采访,居然无意中撬动了一场“生态攻坚战”的开展,更重要的是,无数鸟儿的生命得以被拯救,可谓功德无量。回忆起此事,志愿者也是非常感慨,说身为野保志愿者真是赶上了好时候,绿色生态成为了国家战略,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让他们才有可能成为撬动杠杆的那个人。
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如今不仅在崇明,整个上海都难见捕鸟网的踪迹。地笼网又怎么会是例外?只要有人不断努力推动,加之政府部门重视并积极落实,各方共同推动群策群力,任何疑难杂症都会找到解决方案。
李一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