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电网刘应洁:打通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
云南经济日报| 2022-06-15 08:30:57

作为科技创新全过程“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科技创新的成败。在日前举办的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十二届青年精英大会(YEF2022)昆明分会场《如何有效评价科技成果转化中“成果”的价值?》专题论坛上,来自省内高校、企业、社会机构的成果产出方、转化方、平台方、使用方展开探讨,提出有效评价“成果”价值、打通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多种方案。

创新主体深度嵌入产业一线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位居全球第12位,全年共授权发明专利69.6万件。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较低,专利实际转化应用不足10%。转化率低,就意味着科技创新研究成果未能发挥预期的落地应用价值,也未能推广增值效果。

“科技创新若无法转化为应用价值,无疑是极大的浪费。”来自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刘应洁,介绍了云南电网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围绕“搭平台—建机制—增活力—促转化”开展的系列探索实践。

以“建机制”为例,云南电网打造“双创”线上、线下平台,线上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法律、财务、投融资、创业指导等专业服务;线下平台以科技创新主体、重点实验室、劳模工作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为载体,统筹协调推进建设。为促进成果转化成功率和效率,企业还搭建电子商城,公开发布待转化成果,以“挂牌交易”“挂网竞拍”等市场交易方式,让有意向企业参与到转化过程中。为激发员工创新创业热情,企业还鼓励员工“离岗创业”,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2021年,云南电网384名员工获得奖励296.86万元,个人累计最高获得12.94万元奖励。”刘应洁说,打通转化通道、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激活转化活力、建立转化平台、探索合作共赢、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等目标,是云南电网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全方位实践,也是企业对科技成果“接得住、用得了”的最好评价。

科研方向精准契合应用刚需

如今,能够进行中文与英语、日语、韩语、法语等常用语言的翻译机、软件、App早已普及,但去东南亚国家就大多靠翻译沟通。为破解这个难题,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研发一款“神器”,不仅能支持翻译越南语、缅甸语、老挝语等南亚东南亚国家语言,还为德宏的边境抗疫发挥实际效用。

昆明理工大学高盛祥分享了南亚、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关键技术转化应用,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围绕南亚、东南亚语言信息处理和机器翻译开展研究,在南亚、东南亚语言资源库建设、南亚、东南亚语言信息处理、南亚、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等方面,突破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系列南亚、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相关系统及产品,如云岭翻译系统、云岭翻译App、云岭翻译机、“小语洞听”“小语会议”“小语洞见”等,在国家安全、公众服务、境外文化传播等进行推广应用。

据了解,去年云岭翻译机首批3000多台上市即售罄,购买主力为企业家以及旅游业从业者;4月10日,安卓版“云岭翻译 瑞丽抗疫专用”App上线,配合翻译机为当地疫情防控发挥重要作用。

高盛祥认为,目前高校科研成果评价存在评价体系指标单一、重基金项目轻成果转化、过多强调“第一完成人”等,科技成果应融入社会、接触市场,了解市场需求,研发出适用的产品形态。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发挥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各方主体优势。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