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泉宝溪乡溪头村位于浙闽边界,风景秀丽,古朴自然。该村拥有的保存完好的“龙窑”共7座,是近现代龙泉青瓷的发祥地。
此间举行第三届世界青瓷大会上,该村拥有近百年历史的“陈家窑”正式开窑。100多名青瓷匠人制作的350余件龙泉青瓷,经历30余个小时的烧制后面世。
“龙窑”是“人类非遗”——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主要载体,新中国成立前建成且尚可使用的“龙窑”被当地青瓷匠人称为“老窑”。目前,龙泉拥有“老窑”13座。数据显示,龙泉境内曾发现“龙窑”窑址400余处。
“龙泉青瓷起起伏伏,有过数次高潮低潮,但至今仍香火不断。因此,我们称之为‘不灭窑火’。”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技艺研究会会长、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张晞说。
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中国古代南方的越窑、北方的耀州窑、定窑的特征,在北宋早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后因金兵入侵,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许多优秀的制瓷匠人来到南方,龙泉窑在这个时期有了“巅峰性”发展。
“极简主义是宋代美学的主要特征,龙泉青瓷以其简洁的线条,优美的造型,温润如玉的质感成为宋代极简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张晞说,“‘玉’在中华文化中备受推崇,青瓷也因其如玉般的质感,备受古代文人喜爱。”
20世纪70年代,一艘中国元代沉船在朝鲜半岛西南部新安海域被发现,一万多件沉船出水文物中,龙泉窑青瓷器占其中60%。
但随着历史变迁,民众审美的变化,龙泉青瓷在明清时期逐渐没落,清末时几近失传,由宝溪的制瓷艺人艰难延续着一丝血脉。
“龙泉青瓷迎合我们对美的认识。同时,许多勤勉的技艺传人一代又一代进行传承与创新。这是龙泉窑火传承千年,至今不灭的原因。”张晞说。
目前,龙泉窑大部分是烧天然气、融入气压表等现代科技的“气窑”。“气窑”出品稳定,生产效率高。传统“柴窑”对技术要求较高,火候温度全凭肉眼观察,及放置在窑内的“火照”掌握。“柴窑”烧制期间,烧窑师傅几乎不能休息。当下,仅有一小部分青瓷匠人具备“柴窑”烧制技艺。
“传统‘柴窑’烧制出来的青瓷能够体现一个匠人、火、土的完美结合,其作品具有唯一性,其内蕴的古朴自然,也是现代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回归。”张晞说,“我们很担心传统手艺在这一代失传,这也是我们成立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技艺研究会的原因。”(胡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