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贵阳街头主理人⑤|电台街炸串店:宁愿少卖,也不摆隔夜菜
当代先锋网| 2025-10-20 05:54:43

写在前面


(相关资料图)

烟火人间,滋味长存。“主理人”这个称呼,背后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定义——他们不再只是经营者,更是将个人特质与品牌深度绑定的生活文化构建者。

在贵阳的街头巷尾,就藏着这样一群“主理人”。他们没有响亮的口号,不谈高深的道理,只相信真材实料,日复一日守着一方小摊、一家小店。他们既是灶前掌勺的经营者,也是用双手传递温度、诠释生活本味的人。

一碗粉、一块洋芋粑、一份丝娃娃……这些看似寻常的食物,串联起街坊邻里的日常,也承载着一座城市最真实的生活气息。

我们把他们,称作“烟火主理人”。

10月16日下午4点,学生们快要放学了,贵阳电台街金孃铁板炸串门前飘起熟悉的辣椒香。老板金先萍手持调料碗站在柜台后,她的丈夫正将一串串蟹棒滑入油锅。这对夫妻档的配合,已在老街延续了二十多个春秋。

“有些娃娃从小学吃到带着自己娃娃来。”金先萍边拌辣椒边笑,“蟹棒还是五毛,别的串一块、一块五。”她手中的秘制辣椒是这家店的灵魂。丈夫掌控的油锅则把握着每一串的火候。儿子和女婿有空便在后厨忙着择菜洗菜,一家人分工默契。

金先萍有一个坚持了二十多年的老规矩:宁愿让柜子空着,也绝不让一串隔夜菜落到客人的手里。“每天的菜都要卖完,八点钟那些柜子就空了。”她指着菜柜,“宁愿少卖,也不摆隔夜菜。”这份近乎执拗的坚持,不是什么商业秘诀,而是一位街坊店主,对老街、对老主顾最朴素的守护。

说话间,丈夫又往锅里倒了半斤新油:“这是铁板捞油,我们自己炒菜都用这个。”问到为何外地游客也能找过来,她笑了:“都是学生们长大了发抖音、小红书传开的。”排队成了常态,但一家人始终守着老规矩:“八点半还有点菜就多守一下,卖完就收。”

在金孃看来,清空的不仅是当天的食材,更是一份对街坊四邻的安心承诺。在这条老街上,最诱人的不只是辣椒香,更是这份日日期满、绝不隔夜的真诚。

傍晚,金先萍的辣椒碗见了底,丈夫的油锅依旧嗞嗞作响。二十余年,这锅新油更替不停,炸酥了岁月,炸浓了人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丹灵

实习生 冉星星

编辑 张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