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棵树,怎样才能发光?
6月16日,在“争做种树人·大爱满賨州”四川广安市广安区首届慈善公益活动上,答案被揭晓,那便是用爱心去点亮。
“该活动是近年来全省县级层面举办的第一个高规格慈善活动。”活动上,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与社会工作处处长李琦致辞。此次活动一经发出,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截至目前,共有1.2万余人参与募捐,累计募集资金300余万元。
活动现场
而这,也是广安市目前除自然灾害募捐以外,影响最广泛、效果最突出的一次慈善活动。
因为看见光 所以想成为光
“我想,用我自身经历来发起这次慈善倡议。”来自西北农业科技大学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刘丹,用亲身经历分享了关于自己的故事。
命运对刘丹的家庭似乎有些苛刻。刘丹的母亲和弟弟自幼肢体残疾,弟弟右眼意外失明。15岁那年,癌症又夺去了刘丹父亲的生命,家里除刘丹之外再无任何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
那时,深感命运无常的刘丹,在家庭的窘境迫使下屡次想要辍学。
但艰难的境遇中,有一束光,从各行各界而来,照亮刘丹,让她顺利度过高中时光,考上心仪大学。
“从那时起,我一直铭记着这份关爱,立志以自己的微薄力量回馈社会,不辜负大家对我的关怀和支持。”如今,从本科、硕士到如今攻读博士学位,一路上,刘丹始终坚持奋发努力,不仅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十余项,同时荣获四川省优秀毕业大学生、四川省优秀毕业研究生和优秀党员示范先锋。
因为在少时看见过光,所以她也想成为那束光去照亮他人。
活动现场
现场那棵被点亮的爱心树
在活动现场,有一棵挂满爱心的盆栽树。每当一颗爱心被点亮,就有一个故事浮现。
现场点亮爱心树
那些故事,关于留守儿童成长;关于“她力量”;也关于励志助学;也关于城市温暖;关于生态经济。更多的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悦来小学的小文同学,因家庭条件差,母亲在他不到两岁时就离家出走,再没回来;父亲外出打工七年,音信杳无,他只能跟着种地为生的爷爷奶奶生活。
几十年前盖的老木屋,一张床、一把旧木椅、一盏白炽灯,陪伴他走过10年艰辛的童年时光。
类似小文同学这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仍不在少数。据统计,广安区现有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大学新生100余人、中小学生200余人、幼儿100余人。虽脱离贫困线,但拮据的生活仍让他们上学困难。
家住广安区新南门社区的曾奶奶,今年76岁,几年前因骨质疏松摔倒,致重度失能,常年卧床,由年迈的老伴照顾日常起居。
由于缺乏专业的照护技能,老人在照护时显得尤为吃力。对翻身、洗澡、修剪指甲等方面,老人做的并不是很细致。家庭医生通过全面检查,对曾奶奶全身关节的锻炼、翻身、用药注意事项等进行指导。在家庭医生专业细致的讲解示范下,家属对照护服务有了一定的了解。
数据显示,广安区现有常住人口61.67万名,60岁以上老人13.92万名,65岁及以上老人11.14万名。其中,失能老人约有1400人,其中低收入失能老人400人。
在一个个故事的讲述完毕后,各爱心项目推介人推介着专门为各个“故事”定制的项目计划。“童伴之家”打造、“星星点灯”励志助学、残疾人关爱计划、城市温暖计划、绿色环保计划......十个计划,每个计划背后都是点滴民生。
十年磨剑报桑梓
每一个项目计划,都有爱心人士“买单”。这场别样的爱心项目“拍卖”活动,到最后,累计收到746笔爱心捐款,捐款爱心金额共计303.2万元。
“这个活动很有意思,用视频、PPT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需要帮助,能够让大家主动去捐款。”活动结束后,四川省人大代表、广安市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韩华亮向记者袒露。
出身于华蓥市溪口镇一个农民家庭的韩华亮,从小饱尝贫困之苦。1990年,16岁的韩华亮乘着改革开放大潮踏上了外出闯荡之路。
经过多年艰辛努力创办了江苏保城特种设备检验(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在全国10多个省市建设投产40余家(子)分公司。2012年,韩华亮回乡创业,投资1亿余元创办了广安市洁城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十余年来,韩华亮带领公司在各类慈善行动中的捐资总额超过850万元。而在他履职省人大代表、广安市政协委员期间,也多次提交关于脱贫攻坚方面的提案议案。
“所有群体中,我格外关注贫困学生。”因为家贫,很早被迫辍学的韩华亮在创业路上吃了不少苦。在他看来,在我看来,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人才振兴离不开教育支撑。
活动现场爱心人士捐赠
截至目前,韩华亮与公司帮扶的学生超过300人,每年还持续帮扶10余名贫困学生、贫困孤儿。这项关注教育的乡村振兴计划,被韩华亮当作自己的使命,坚定地做下去。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广土安辑是为广安,广安区委书记刘永明提到,广安之名从起始便寄托了“地阔为广、和谐即安”的美好愿望,这也是广安人博爱的初心情怀。
这项活动,将不断持续下去,直至“到达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