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引爆话题 看似夸张却取材于现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04-23 13:51:00

一部反映小升初题材的电视剧《小舍得》,最播出后可以说引爆了社交领域的话题讨论。围绕着剧中两组家庭的“快乐教育”与“鸡娃教育”,线下看剧的观众们争得不可开交。无独有偶,最另一部教育题材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也即将收官,而同样聚焦升学难题的《学区房》也在期发布了预告片,教育题材影视剧顿成红海之势。

看似夸张,却取材于现实

电视剧《小舍得》刚刚播出时,还有观众吐槽蒋欣饰演的“鸡娃教育”代表田雨岚过于极端。她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给孩子补课,对孩子入学所需要的各种竞赛如数家珍,不仅早早为孩子规划了补课考级的学路线,甚至连错题笔记都比孩子记得认真。但随着剧情推进,奉行快乐教育的南俪(宋佳饰)也被动卷入了补课大军,再淡定的家长都架不住孩子成绩倒数带来的恐慌。南俪所说的“我再也不能接受我的孩子比别人差了”,被不少观众感同身受,称其“人间真实”。

莉莉(化名)的孩子在北京一所重点中学就读一年级,虽然《小舍得》反映的故事背景并不在北京,但是她看剧下来的感受就是,“完全能理解田雨岚的感受,像她这样的妈妈在带娃家长里也不少见”。莉莉认为,《小舍得》基本还原了如今学校教育的困境,“不补课的孩子整体较少,补课的孩子又压力很大,像剧中出现的请假去上辅导班,在现实中也是真实发生的。”

据《小舍得》原著作者鲁引弓介绍,原著小说里90%以上的素材都是真的,“那些细节桥段都是真的,因为编不出来。比如小说里头写到小孩子补课补到带帐篷去(补班),有人觉得是假的,但实际上这种恰恰是我无法去编的。”在鲁引弓看来,“这种生活中的荒诞,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拒绝悬浮,教育剧要注意分寸

从去年的《三十而已》,到今年的《小舍得》,再到更早之前的《虎妈猫爸》《小欢喜》《小别离》,教育题材始终都是现实题材电视剧喜欢关注的种类。在影视评论家李星文看来,关注教育题材是这几年现实话题剧的一个趋势,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是电视剧本身职能的一种体现。

不过,为了集中体现戏剧冲突,现实题材剧有时候剧情过于狗血的毛病,在教育剧中一样会出现。有观众就认为,有些教育剧看似反映现实,实则是打着现实主义撒狗血。比如过分集中地将家长的教育理念极端化,创造一种“唯高分论”和“必须第一名”的教育焦虑。刻意制造理念冲突,围绕所谓的升学内幕和家长圈子化做文章,并不能正确反思家长错误教育理念,只创造问题,不解决问题。·

《小舍得》总制片人徐晓鸥就表示,在《三十而已》之后再做教育题材,《小舍得》还是有一些想法,“我们希望在教育题材这个领域能够更加深入,有更多思考。这次《小舍得》在保持温暖现实主义基调的基础下,会更多的去思考教育本身的构成,去了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怎么相辅相成地组成了孩子的教育环境,并且挖掘造成大家教育焦虑背后的原因。我们希望通过剧集展现出课外机构如何增加了我们的焦虑,到底这些课具体怎么影响了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培训机构跟学校教育的老师们在理念上有什么差异?”

徐晓鸥称,《小舍得》希望展现问题,并去积极地面对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是喊口号,也不是隔靴搔痒,希望观众们能够看完全集,感受到我们的初心。”

展示问题,还要有点理想主义

“现实社会中教育焦虑本身也是客观存在的,教育题材剧去反映这些问题,本身也无可厚非。剧集播出后能引发大量的讨论,也印证了这个题材本身具有的普适。”李星文最也一直在看《小舍得》,他认为剧里提出的教育弊端和社会情绪都是真实的,“前几集讲校外培训的巨大裹挟力,家长那颗破碎的心是真实的。这几集讲速成培训的巨大破坏力,触目惊心的现状也是真实的。”

但作为电视剧本身,戏剧冲突也是内在要求。在李星文看来,“大的冲突上戏剧化,人心的细处遵循现实主义,在针砭时弊的同时追求艺术真实,是这部剧在追求的衡。”

李星文指出,《小舍得》也展现出某种理想主义,像剧中设定的第三个家庭米桃家,就是相对温暖的存在。“现在教育剧里经常出现这种‘寒门贵子’,包括《小欢喜》里的林磊儿也是。在反映中产家庭普遍教育焦虑的大前提下,这种浪漫主义的加持,其实也是对现实的某种反向操作。”李星文坦言,敢于对着社会痛点“扎出血来”已属不易,仅仅一部电视剧显然无法解决所有现实问题,“但作为创作者,作为电视剧这门艺术形式,教育剧还可以更淡定、更深邃些。”(记者李夏至)

财经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