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一词系藏语音译,意为规范或厘定的佛教绘画,即指度量经规范的佛教画像。 据藏文典藉《五明概要》记载:就佛教而言,最早的佛像(身之所依)为《水生释迦》;最早的佛经(语之所依)为《佛说无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最早的佛塔(意之所依)为《聚莲塔》(善逝塔的别名)。说明自佛教诞生以来,就有了反映佛教体裁的绘画作品,可追塑为唐卡艺术的鼻祖。佛教传入青藏高原,传说吐蕃赞布松赞干布用鼻血绘制了藏族历史上的第一幅唐卡。
一千多年来,藏族历史上受典型的“汉式藏画”与“印式藏画”的影响,先后产生很多唐卡画派,传承至今的主要有协岗派、曼唐派、钦泽派、噶玛尕尔派和藏娘唐卡等几大画派。
桑杰本先生从上跟随曼唐派热贡唐卡名师学习唐卡绘制学习,出师以来在青海塔尔寺、隆务寺绘制唐卡期间,尤其得到临摹学习经典画作、高僧大德及名家大师悉心指导的机遇而使其技艺日臻成熟。
桑杰本先生出生于素有“智源之城”的青海热贡,从小得到艺术熏陶,更有夏吾才让大师等名师指导,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成就,桑杰本秉承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理念创作出大量经典作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富有生活气息,十二属相及其本命佛的挖掘创作极具趋吉避凶功利色彩的民间烟火味。唐卡艺术的世俗生活化,是其传承久远的原动力。二是融合多元文化特色,桑杰本在传统曼唐画法的基础上融合工笔画、水彩画的技艺,使其作品更加生动逼真,令人赏心悦目。三是反映历史体裁,桑杰本先生创作的《十世班禅大师》是近年来知名度较高的经典作品,通过描绘爱国宗教领袖十世班禅大师的一生,反映了我国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时代变革。四是用料和构图严谨,桑杰本严格按照曼唐派度量经绘画,使用清一色的矿(植)物颜料,具有不褪色的永久收藏价值。
一般人以为历史上绘制唐卡似乎都是工匠所为,实际上工匠只能承袭他人的形制,没有从内心理解其中的含义与精神。那些绘制唐卡的高僧大德不仅仅是能工巧匠,而是把唐卡做为修行的过程,首先要具有对佛教的虔诚之心,这往往使他们在绘制过程中极尽精微,表现出一种平心静气、心无旁骛,淡定从容的心态,即便是那些传承唐卡艺术的工匠,也仍然是一些虔诚的佛教徒。桑杰本正是继承了这种唐卡艺术的优良传统。他本性善良,为人忠厚,加之学佛从艺的过程,更让他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提高。我对桑杰本的印象是一个不善言辞、少言寡语的藏族汉子,高高的额头显示出一种智慧,每一次的讲话又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多余的话语。第一次看到桑杰本的作品是在香港他的唐卡艺术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陈列着一幅巨大的的表现西藏解放以来的各个时期的大事件,这是令我十分惊讶的。我们一般看到的唐卡都是传统的样式,没想到桑杰本却不甘于这样的传承,他要做一个创新者,表现前人没有表现过的题材,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历史上那些大师哪个不是具有这种创新精神的人哪?没有他们的创新,哪来的我们所看到的传统?这张《十世班禅大师》有56米之长,通过班禅大师一生的的传奇经历,分别表现了西藏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的大事件。这也是唐卡艺术领域的大事件。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认识了桑杰本以后才有了一个想法,组织一个青年画家团队与桑杰本合作用唐卡的艺术形式表现西藏解放的前前后后历史事件。这种合作可以弥补各自表现能力的局限性。桑杰本对传统的继承非常扎实的,他不停留在当下的传承风格,而是从西藏古老壁画中认识唐卡造型的美感,甚至直接继承印度的摹本,这使得他在当今唐卡领域里凸显出其格调更胜一筹。今年前不久,在上海我见到了他的一幅继承印度画稿的一张巨大的作品,里面分成许多不同的故事,除了几处主佛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小的佛教人物,刻画的精细程度是不可想象的,方寸之间能把人画的入木三分,每一个细节都很到位,美不胜收。没有对佛教和艺术的虔诚之心又如何把握得住他们精微的结构呢?
桑杰本不满足于自己取得的成绩,还热衷于向更多的人传授唐卡技艺,一方面来说这是唐卡传承至今仍然能够兴旺发达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他也是在做佛教讲的普渡众生,他要让更多的藏民通过绘制唐卡来脱贫致富,也确确实实的让他们找到了致富之路,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唐卡不仅仅是因为宗教的需要而传承,还因为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本身得到了弘扬。桑杰本真是功德无量啊!一个人一辈子能专注做好一件事,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要做到这一点,那是要付出他一生的生命来完成的。这也是一条修行之路,希望桑杰本终究可以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