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她”力量“她”视角
北京周报网| 2020-12-03 11:46:15

李少红导演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去国外参加电影节的时候,经常被问到同一个问题,“中国有多少女导演”。她感觉很奇怪,“为什么不关注我的电影,却关心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她看来也莫名其妙,因为“中国女导演有很多,单是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比较活跃的女导演就20多个。”

听了她的回答,那些外国人都表示很惊讶,因为当时欧洲和美国的女导演人数都还挺少的。这下轮到李少红惊讶了,“他们不是早就妇女解放了吗,怎么女导演这么少?”而在这之前,她从未想过自己作为一个女性导演这个身份意味着什么。

1996年李少红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妇女大会,当时她三十多岁,对大家讨论的很多话题也很诧异。从小就被教育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她从未想过作为女性和男性之间有什么区别,而在大会上听到大家讨论关于男女差异的很多观点之后,她还是很困惑:我们是应该强调这些区别还是淡化这些区别。

这让她想起1995年当她拍摄电影《红粉》的时候,当一切准备就绪,她带着剧组的人浩浩荡荡都到了拍摄地苏州的时候,突然之间她觉得已经定好的剧本不是她想拍的。她一下子感到非常茫然,之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八天的时间改写剧本,直到改到她自己满意为止。后来这部片子在柏林电影节拿到银熊奖。

参加完世界妇女大会再想起这段经历,李少红感觉在创作和拍摄《红粉》的时候这可能是她的女性意识觉醒的时候。“我在慢慢从一个不自觉到自觉的女性视角的创作过程,我应该更有勇气和更应该用我性别的视角来讲故事。”在第三十三届金鸡奖女性电影论坛上,李少红这样说。

“她”故事

当李亚平坐在北京东单电影院里看《红粉》的时候,她还是北京广播学院文学系的学生。当初选择文学系是因为想要做编剧,《红粉》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希望自己也能创作出这样的电影。1998年她大学毕业的时候,国内电影市场不景气,她就去了中央电视台工作。

可是这个电影梦一直没有离开。2002年开始,她开始逐渐涉足影视后期和图书出版业务,终于在2012年,她辞职开了自己的影视公司——爱美影视。公司成立之后的几年,也做了一些市场反应不错的影视作品,比如《北京爱情故事》,公司考虑要不要投资一部影视片的首要考量就是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李亚平感觉自己“离文学越来越远,但是也没有离电影越来越近。”

拐点出现在2016年。当李亚平拿到《春潮》这个电影剧本的时候,尽管她个人很喜欢这个剧本,但心里很明白这种文艺片“市场反映肯定不会好”。

这是一个外婆、母亲和女儿生活在一起的故事,她们表面看着平静的生活实际上暗流涌动。影片在一片压抑的氛围里展示了原生家庭之痛。

她一开始也没想明白到底这个剧本是哪里打动了她,尽管她很明确很难找到投资,但她对导演杨荔钠说可以承担前期的一百万,支持电影参加各种创投,争取后续的资金。

最终她和杨荔钠一起杀进了金马创投,但最终还是没有谈成投资。而李亚平最后成了春潮的唯一投资方。“我们是个很小的公司,对我们来说,出资一千多万拍一部文艺片其实是一件很感性的事,这可能是我作为女性,感性特点爆发的一次。”

至今,李亚平的丈夫和孩子都不理解她为什么会投资制作这么一部电影。“我老公试着看了两遍这部电影都看不下去,我孩子则建议我看看《海王》是怎么拍的。”

在李亚平看来,丈夫看不下去是因为他的家庭太幸福了,无法理解这部电影所表现出来的女儿和母亲那种纠结又窒息的关系。这部电影让李亚平感受到了之前没有过的做电影的经历。因为是唯一投资方,她可以暂时回避市场考量,专心的把精力放在电影创作上。她需要面对的只是“才华横溢但个性又非常飞扬跋扈的导演和演员们”,“这是我离创作最近的一次。”

和丈夫儿子的不理解相反,《春潮》在业界的反映却很好。去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亮相以来,已经获得包括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长春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在内的多个奖项。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的关系,本计划在院线播出的《春潮》转到网上上线,引发很多热评。

李亚平在屏幕前看着观众发的弹幕,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就像当初在学校拍舞台剧,我们在台上可以看到台下观众的面目表情。弹幕让我感觉我在和观众距离很近,我能隔着屏幕看到他们的表情”,李亚平说。

这部电影让她觉得终于靠近了自己当初考大学选专业时的初心。《春潮》现在也经常被提起作为女性电影的一个例子——女导演,女制片人,主角都是女的,而且还是一个关于三个女性的故事。而她也后知后觉的明白了当初这个电影吸引她的力量在哪里:是这三个女性角色所代表的时代痕迹,所反映出来的女性的痛苦、迷茫、挣扎和希望。

“她”视角

作为一个女性制片人,当被问到在工作时是否会有性别歧视时,她总会开玩笑说“我从不歧视男性。”但在做一些自己想做的影视项目的时候,还是会经常遇到女性在这个行业的发展瓶颈。比如她想拍一部关于一个五十多岁女性黄昏恋的故事,可是几乎没有人支持这个想法。“谁愿意看一个五十多岁的女的谈恋爱?”尽管演员陈冲表示愿意出演这个角色,但是最后还是没有人愿意投资。

又比如他们之前拍的一个四十多岁的男性谈恋爱的剧,找好了男演员,本想找一个年纪差不多的女演员一起搭戏,结果被男演员拒绝,提出想搭一个“年轻点的”。

今年FIRST电影节上,颁奖嘉宾海清在台上临时喊姚晨、梁静、宋佳上台,道出中年女演员的困境,表达了作为中年女演员没有好戏可拍的处境,呼吁导演制片们多给中生代女演员机会。

这次来厦门参加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活动的飞机上,李亚平为自己在女性电影论坛的演讲想出了一个题目——“除了抗拒衰老,我们还要抗拒什么?”其中她提到一点就是“抗拒女性情感对理智的吞噬”。论坛主持人杨澜对这一条提出一点质疑“这一点好像就有点给女性下定义,好像女性就是感性的,男性就是理性的。”

哪怕是关于抗拒衰老这一点,在本届金鸡奖的系列活动中,一些女演员都表现出不一样的观点。上一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咏梅在今年一个论坛活动上表示希望修图师不要把自己的皱纹给修没了。“那可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

而就如何在眼球经济的年代迎合市场这一点,同样参加论坛的编剧董润年表示很多时候,人们可能对市场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以为消费者只喜欢年轻女演员,但可能事实并不是那样。

在李少红看来,现在对女性电影的定义未免有些太狭隘了。“当我们讲女性电影,我们可能会想到电影主创是女性,或者故事是关于女性的故事,但还有一点,就是女性视角,”李少红特别喜欢西班牙电影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虽然这是一个男性导演,但是他拍的很多电影都是关于女性的故事,李少红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女性,都无法做到像他那样把女性角色塑造的那么深刻。

董润年从另一个角度谈了下目前很多人对女性电影的看法的局限—题材。“很多人现在一提女性电影,想到的题材都比较极端,比如性侵,但女性电影的题材是非常多元的。我们几乎每一部影视作品里都有女性角色,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是每一部作品都需要考虑的事。”

他表示自己看过的印象最深的是一部女性角色为主的电影是《时时刻刻》,讲述三个不同时代的女人和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小说《达洛维夫人》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董润年看来,比起那些极端的题材,“这种日常生活对女性的消磨可能更具有代表性。”

财经
资讯